以兴边富民行动为引领推动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09.04.2018  17:52

                  ——黑龙江省民委党组书记、主任刘明谈黑龙江省兴边富民行动工作

扶持边境地区发展,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对于推动建设现代化新龙江具有特殊重要意义。黑龙江省是我国东北部的边疆省份,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99万,有54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137万。全省有一个自治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个城市民族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63个民族乡,729个民族村。边境线总长2981公里,沿边境线有18个县(市、区),18个民族乡(镇)和156个少数民族聚居村。跨境民族有赫哲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开展兴边富民行动期间,黑龙江省的边境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得到了极大促进,黑龙江省民委党组书记、主任刘明从六个方面介绍了黑龙江省兴边富民行动的开展。

多年来,在国家民委的扶持下,在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等各项发展战略、政策的大力推动下,黑龙江省着眼于围绕夯实基础设施、切实改善民生、培植特色产业、扩大沿边开放、维护团结稳定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边境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截至2016年底,18个边境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1348.9亿元,比2010年增长66.8%;少数民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776元,比2010年增长75.4%。民族地区农民人均收入连续多年超过全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可以说,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以来,是黑龙江省边境民族地区发展最快、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边境地区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黑龙江省以兴边富民行动为引领,推动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不断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边境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由于历史原因,基础设施薄弱始终是制约黑龙江省边境民族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黑龙江省把推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兴边富民行动的重要抓手,将打通“毛细血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作为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重点。“十二五”以来,共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88亿元,扶持317个基础设施项目,边境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与2010年相比,边境民族乡镇未通硬化道路村屯数量由40个减少到16个,泥草房户数由4711户减少到1898户。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族乡距黑河市区70多公里,原来是土路,去趟黑河一来一回得两天,而现在,从新生乡到黑河市是宽阔的柏油路,乘车只需1个多小时就到。

二是以持续改善民生保障水平为内容,推动边境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十二五”以来,18个边境县(市、区)全部列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解决了49.57万农村居民、2.68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效果明显。社会救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黑龙江省还对居住在边境地区的鄂伦春族实行了医疗费全额免费政策,对居住在边境地区的赫哲族实行“尤迈大病再诊断保障计划”,实现由北京协和医院专家为赫哲族患者进行大病远程再诊断。

三是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项目为手段,激发边境民族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利用好这些优势,黑龙江省围绕兴边富民行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优化农业结构、强化农产品营销、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引导农民创新创业等措施,增强民族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自2012年起,重点扶持了绥滨县黑龙江野鲤鱼养殖基地、绥滨县黑龙江网箱养鱼试点项目、穆棱市下城子镇食用菌生产基地项目、同江市改扩建1800平方米名优特鱼养殖基地项目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引导各地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投资产业项目,其收益又能反哺民族事业,从而形成“投资——收益——再投资”的良性循环发展,为边境民族地区的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在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同时,黑龙江省也注重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旅游项目,大力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游、民族乡村特色游、界江游等,形成了民族文化与县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黑龙江省加大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工作,启动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示范廊带建设工程,打造三江沿岸赫哲族特色村镇示范带、界江沿岸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示范带,依托特色村镇建设,大力发展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目前黑龙江省边境地区已有7个少数民族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同时,黑龙江省正在申请“中国黑龙江流域赫哲族文化旅游示范区”,拟通过打造黑龙江流域边境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推动边境地区加快发展。

四是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载体,促进边境地区各民族和谐发展。黑龙江省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按照“巩固边防,睦邻友好,兴边富民,维护稳定”的工作方针,深入开展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部队。全省先后评比表彰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标兵单位248个,其中有59个在边境地区。与黑龙江省边防部队联合开展“爱民固边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把深化爱民固边战略、促进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兴边富民行动的重要抓手,联合命名“爱民固边暨民族团结进步边防派出所”40个,为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以开展跨境民族文化交流为纽带,拓宽边境民族地区发展渠道。黑龙江省有赫哲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5个跨境民族。多年来,以文化作为跨境民族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不断加深感情,进而拓宽发展渠道。如每逢赫哲族“乌日贡”节,俄罗斯那乃人都应邀前来祝贺,开展“伊玛堪”等民族文化交流。2010年以来,黑龙江省在黑河市已成功举办八届中俄文化大集,中俄互派少数民族代表团到对方少数民族村举办民俗展和文艺联欢等活动。如今,中俄文化大集已成为黑龙江两岸少数民族群众期盼的重大节日,更是倍受中俄人民关注的文化盛事。2016年同江市八岔、街津口两个赫哲族乡分别举办了“八岔赫哲族渔猎文化节”和“呼日堪”文化节。两项活动作为中俄边境文化季活动的一部分,通过还原古老赫哲族祭拜图腾仪式,保护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祭拜和传说演绎的形式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传承。目前,黑龙江省正研究推动跨境民族由文化交流向经贸合作发展,发挥这些居住在国境两侧“跨境民族”成员在“民族认同”方面的优势,提升边境地区对境外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力,发展跨境贸易。

六是以“十三五”兴边富民行动规划为契机,谋划边境地区发展新格局。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深化,脱贫攻坚全面展开,国家对边境地区全方位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面临难得的机遇。“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将贯彻落实国家和黑龙江省“十三五”兴边富民行动规划,重在“保基本、补短板”,着重突出边境贫困民族地区脱贫和人口较少民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两个重点,促进全省少数民族边境地区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同时将边境市(地)作为规划联动区,全面增强边境地区建设发展的内生支撑动力和保障能力,形成边境地区夯实前沿、以边带面、从线到片的空间格局,为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