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决战脱贫攻坚

20.02.2017  18:35

  一场脱贫攻坚战正在辽沈大地全面铺开。

  “脱贫攻坚是我们必须打赢的一场战役。”这是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对广大贫困户做出的庄严承诺。

  “十三五”期间,辽宁全省还有81万贫困人口,用5年时间让贫困县全部摘帽,让这些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省人民一同迈入小康社会,压力仍然不小。贫困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剩下的都是最困难的、自然条件最差的“硬骨头”,贫困的程度深、贫困的面广,脱贫的难度大。

  辽宁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全省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点民生工程,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全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任组长。按照中央的要求,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围绕脱贫“倒计时”,拿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广泛动员起来,迅速行动起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产业扶贫“打主力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头号工程,也是管稳定脱贫、管长远的重要措施。产业扶贫抓到位,才能保证扶贫的可持续性。辽宁省已经制定了产业扶贫规划,做到因地制宜。

  北票市秀国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秀国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社将东官营镇的282户贫困户全部加入了合作社,在政府的扶持下连贷款加上每户的扶贫资金5000元共500万元全部投入到扶贫农场,由宏发公司经营,收益给贫困户分红,一户一年1500元。

  东官营镇炮手村的张国平因病致贫,家里有5亩多地,他告诉记者:“今年一亩地打了1300多斤苞米,加上合作社的分红,我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北票市创新脱贫举措,推出“1+4”产业扶贫模式,由政府牵头、金融机构参与,选择经济实力雄厚、社会责任感强、贷款信誉好的企业建设扶贫农场,通过合作社发展产业项目,达到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建设30个扶贫农场,今年已建成11个,带动建档立卡户2787户、6173人。

  锦州惠发天合化工有限公司与市义县七里河镇西后台村结成了帮扶对子,流转土地用于企业发展,带动整村脱贫。公司以每亩地750元流转了全村400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中草药。义县地区干旱年份居多,农民种地收入较低,西台河村村民侯文奇家有7.5亩地,有了稳定的租金收入,全家就能脱贫。

  扶持生产和发展就业是最重要的脱贫途径,锦州市把产业扶贫放在精准脱贫工作的首要位置。按照分类施策原则,因地制宜地实现一村一业、一户一策,确保每个村都要有一个能够持续带动贫困户致富的产业。

  辽宁省省长陈求发在调研锦州市扶贫工作时指出,推进产业扶贫,必须坚持以贫困户受益为出发点,要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通过股份制、订单帮扶等多种形式,建立贫困户与产业发展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目前,《辽宁省产业精准脱贫规划(2016-2020)》已经出台,计划通过发展16项精准脱贫产业,到2020年确保全省现行国家标准下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金融扶贫“添财力

  辽宁省探索金融扶贫新路子,由政府扶贫部门牵头与金融机构、企业等多方合作,通过建立“政府增信”机制,投入扶贫专项资金设立风险补偿金,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加大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融资力度。

  2015年,建昌县从扶贫专项资金中拿出200万元,撬动邮储银行信贷资金2000万元,用于发展设施农业、经济林果业及养殖业。2016年起,又增加与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每年从到户扶贫专项资金中列支出500万元,撬动银行信贷资金1亿元,帮助3000户贫困户发展经济林果项目、养殖项目。

  朝阳县依托温氏集团,由政府牵头推动,乡镇建设扶贫农场,养殖合作社发展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贫困户将到户扶贫资金入股,农场利润的60%用于贫困户分成,30%用于家庭农场生产管理费用,10%预留设备更新及场房维护。2016年已建成存栏1000头的养猪农场3处,每个农场可扶持480名贫困人口,21个农场可带动10080人当年脱贫。

  朝阳市建立市场化融资投入机制,将市本级财政扶贫资金、大连对口帮扶资金和政府新增地债资金共1.4亿元,全部作为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放大10倍撬动银行资金14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资金和大连对口帮扶资金与朝阳银行合作,撬动资金重点用于发展产业项目;新增地债资金与建设银行合作,撬动资金重点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

  辽宁省扶贫办与农发行辽宁分行等6家金融部门签署了框架协议,指导推动全省开展金融扶贫。省扶贫办主任李军介绍说:“按照框架协议,辽宁省可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的扶贫小额信贷。目前,各地采取政府担保或预存风险抵押金等办法,10倍扩大扶贫资金,有效推进了脱贫进程。

  政策兜底“成合力

  辽宁省制定出台了“1+10+N”系列扶贫政策文件,1个主体文件是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10个关于加强定点扶贫、驻村帮扶工作等配套文件。省直各部门结合职能先后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30余件;各市、县基本形成了“1+N”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说,从脱贫攻坚工作看,因病、因学、因灾致贫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丰富兜底措施,培养市、县兜底的能力,在落实好医疗、民政这些国家政策基础上,要继续丰富和创造出优质项目来保底。把社会资本、社会资源整合起来,建立兜底长效机制。

  辽阳县西马镇野老村的村民彭静娥,患有心脏病30多年了,因为家里贫穷一直没钱治疗。幸运的是,辽阳市实施的健康扶贫工程给她带来了福音,2016年8月她在辽阳市中心医院做了手术,治疗费10多万元不用她拿一分钱。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致贫的主要成因。为此,辽宁省卫计委制定了《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使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有了坚实保障。

  省教育厅明确“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目标,出台了《辽宁省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实行全程保障。

  朝阳市强力推进农村低保户和贫困户的两项制度并轨,使贫困人口享受到了扶贫与低保的双重政策扶持,切实发挥政策兜底保障作用。省民政厅全面提高了全省农村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每年3442元提高到每年3903元,平均提高13.4%,提标后,全省各地农村低保标准均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推进了扶贫与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