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春 话春联

23.01.2015  20:14

  

  2014马年渐渐远去,2015羊年已经开始,而且,春节也在一天天的临近了,说到春节不能不说到春联。“马去蹄香北国又添千里马,羊来春暖南疆再现万群羊”。这是一幅2015年的新春对联。每当要过年了,家家户户,贴春联,迎新春。自然是热闹非凡。但是,你知道,春联的来历吗?你知道,不同的家庭要如何选择春联吗?

  你知道春联的来历吗?

  每到春节临近,经常会听到有人询问:“你知道春联的来历吗?”,咋一听到这个提问,相信不研究春联的人,很难确切回答这个问题。春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春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据相关资料记载,春联,由桃符演变而来。“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也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开始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直到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你知道咋贴春联吗?

  简单地说,春联一般都是从右向做贴的,右为上联,左为下联。上联尾字为仄音,下联尾字为平音,这是春联最起码的规矩。春联的正确贴法如下:春联既然也称为对联,就是说联是相对的,每一对联都有两幅直联和一个横批构成。仔细观看每幅的最后一个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而正确的贴法是:平声(国字注音第一、二声)在左边,上声、去声(国字注音第三、四声)及入声字在右边。

  另外横批也很有讲究,横批一定是在内容上,包容并精炼与上下联的内容和旨意,规范的行文方式只有从右向左的四个字。

  举例:上联:天赐平安福禄寿(右),下联:地生金玉富贵春(左);上联:爆竹声中辞旧岁(右),下联:梅花香里报新春(左);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右);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左)。

  春联书写一般选用大红纸。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从那时起,春联在广大农村乡镇广泛流行,并在后芤一直盛行不衰。一般人家最常用的春联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家家户户年前贴春联,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一副对联至少应在选字用词上讲求对等,即字数与词类应求相对。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应求上下联中的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等词组相对等排列有序,而在声调上至少应求每个上下联的最末一字平仄相对。春联字体以楷书、隶书、行书为主,书写简体字或繁体字都行,从上到下书写,不加标点符号。如一般上联末字为仄声(即汉语拼音第三,四声),则下联末字应为平声(即汉语拼音第一,二声)。

  关于春联的轶事

  《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

  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后来人们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编辑:陈丹彤
张献忠沉银遗址被确定在四川彭山
  据新华社成都12月27日电(记者童方)记者27Hljnews.Cn
“莱茵”杯钢琴比赛黑龙江赛区选拔赛举行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潘宏宇)由德国杜塞尔多夫音乐Hljnews.Cn
2015西泠秋拍开槌莫奈作品成交价逾2000万元
  据新华社杭州12月27日电(记者冯源)西泠印社Hlj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