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驾车超4.5小时 误操作增5倍

30.06.2015  10:57

  开车技术娴熟就不会出错?女司机上道没男司机靠谱?事实上,驾驶员注意分配能力下降才是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据统计,由于驾驶员注意力下降、自身差错引起的肇事约占80%。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学院专家选取了40名驾驶员进行测试,通过连续驾驶不同时间,研究注意分配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连续驾驶3.5小时,超八成的驾驶员出现疲劳,开车时间过长,不论男女注意力都会下降,且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误操作次数都会增加,大大提高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1 实验过程

   40人连续驾驶

  测试疲劳反应

  研究人员随机从哈市正常审验驾驶证的汽车驾驶员当中选取40人,被测试者要求身体健康、未发生过交通事故,前一天夜里睡眠时间达到7小时以上,过去24小时内没有饮酒。40名驾驶员中男性32名、女性8名,平均年龄37岁,平均驾龄18.2年。

  试验路段为哈大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20公里,全线车辆行驶基本处于自由流状态,减少车外环境对测试指标的影响;驾驶车辆类型均为轿车。

  让被测试者连续驾驶不同时间,通过安装在车内的实验仪器测定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反应和操作次数。同时,结合问卷调查驾驶员的主观疲劳感受,并记录下疲劳恢复时间。

   小知识

  注意力分配

  注意分配,是指人在同一时间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或对象的能力,即“一心二用”,例如,教师能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

  注意力分配实验仪可测量被测试者对相同刺激作出判断和反应时,所需的时间和次数,得出注意分配值,这个值越低,代表注意力越差。

   2 实验结果

   连续驾驶3.5小时注意力明显变差

  反应时间、误操作次数明显增加

  研究人员对每位驾驶员进行至少2次试验,采集测试样本数120例。经过分析发现,连续驾驶时间越长,注意分配值越低,相应的驾驶员反应时间、误操作次数明显增加,疲劳程度加重。

在连续驾驶90分钟后,开始有驾驶员出现疲劳;2小时后,8%的驾驶员出现疲劳;当连续驾驶150分钟后,18%的驾驶员出现疲劳;连续驾驶3小时以内,驾驶员的感受大多集中在“精力很充沛、很清醒”、“能较好地完成各种操作动作,但不是处于最佳状态”、“感觉很放松,但不是很警醒,反应不是特别机敏”三种状态,且注意分配能力还处于良好状态;但当3小时后,33%的驾驶员感到疲劳,部分出现头晕现象,注意力变得一般;超过3.5小时,83%的驾驶员都出现了疲劳,注意力开始变差,此时驾驶员对车速、车距的反应判断出现偏差,易引发交通事故。

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注意分配能力随驾驶员年龄的增长显著降低,但与性别关系不大;驾驶员饮酒、服药、情绪等因素也会使注意力受到干扰,从而威胁行车安全。

   3 专家建议

   多次短时间休息

  更易恢复疲劳

  据哈工大交通学院专家介绍,交通事故发生率在连续驾驶3小时后开始增加,连续驾车4小时后发生严重交通事故的概率是连续驾车3小时的1.5倍。这是因为长时间开车人的注意力不断下降,休息时间不够使驾驶疲劳得不到缓解。

  

   一般情况下,驾驶员在连续驾驶90分钟以内不需要休息,连续驾驶3.5小时需保证至少休息半小时,可一次性休息完,也可分次休息。专家建议,几次短时间的休息要比总时间相同的一次长时间休息更容易恢复疲劳,在行车的第2小时和第3.5小时后,驾驶员应进行较长时间的休息。

   这些“隐性疲劳

  也得尽量避免

  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或一次连续工作超过10小时

  每周驾驶公里数超过300公里

  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

  13时至15时开车

  注:本试验选择在日间进行,因夜间尤其在0点以后,人的困倦不利于驾驶。

  本报制图/李迪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