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突围:龙江乳企国际“融之道”

25.04.2016  08:03
  昨天,2016中国国际乳业合作大会举行国际乳业合作与融合高峰论坛,龙江三大乳企分享了他们在国际乳业市场上产业化与国际化的经验与思考。

  “把住奶源才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去年以来,低价进口奶源已对国内乳制品市场产生一系列冲击。“我们在抱怨国际奶价冲击的同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国内奶源品质无法保障”,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俊怀说,许多牧场在喂养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管理,奶源品质忽高忽低,有的牧场想依靠增加精饲料比例来实现多产奶。“但实际上,牛跟人一样,并不是吃得越精越好,增加精饲料比例不但提高饲养成本,奶牛产奶量和繁殖次数反而会下降。

  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冷友斌指出:“从根本上说,中国乳业最根本的问题是保证奶源质量,只有把住奶源这一关,我们才能跟国际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事实上,我省乳企在提升奶源品质上,一直都在不断尝试。2013年,飞鹤投资50亿元建设8个大型牧场和一个有机牧场,完达山和红星也在全国各地建设牧场,从产业链上游来严格控制奶源品质。

  “只有‘融’才是生存之道

  如今,进口的乳制品越来越多,关起门来“”是不现实的,完全开门“”也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想办法“”入,才是国际化的最便捷道路。郑俊怀说,利用别人优势壮大自己,“你中有我,互利共融”是国内乳企迈向国际化的捷径。

  事实上,如今在国内乳业生产、经营、研发、品控、渠道等方面都有国际化的参与,甚至管理的上下游每一个角落都有全球国际化的影子。伊利在新西兰建了一个年生产能力8万吨的工厂,飞鹤在美国建5万吨工厂。飞鹤集团100万只奶山羊牧场中,技术人员来自荷兰,设备来自瑞士,品控管理来自美国。“在不久的将来,所谓的进口奶粉应该有一大半其实是‘中外混血的’。”冷友斌说。

  完达山乳业集团董事长王景海认为,在激烈的竞争领域,国内乳企还可采取“扬长避短”的方式避免与国际强势企业发生正面碰撞。“比如,国际上固态奶竞争很残酷,我们可以逆向发展液态奶,在夹缝中求生存。”王景海说。

  “企业终将带着民族特色走向世界

  冷友斌说,环顾我们的竞争对手和上下游产业链供应商,70%-80%来自世界各地,国际化采购已成为现实。他认为,未来没有所谓的国内国外企业,所有成功的乳企都将是国际性企业。“经济无国界,企业终将带着民族的、本地的特色走向世界。”冷友斌说。

  王景海说,发挥自己的优势产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伊利当年从许多中小企业中迅速发展起来,靠的是发展它的优势——灭菌奶。在国际布局上,黑龙江省乳企也是如此,应该根据本地绿色无污染的自然资源和广袤的地域优势,重点开发适合龙江地区特点的优势特色产品,才能在激烈的乳业竞争中保持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