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县 土地确权 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21.07.2014  11:34

  清晨5时,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时,通河县乌鸦泡镇干部马永涛和乌鸦泡镇联合村支部书记王海已坐在镇上一包子铺里吃上早餐了。随后,两人驱车直奔十多公里外的联合村,会合其他同事及相关农户一起,对村内每家每户的耕地逐一丈量,为耕地确权工作提供基础材料,让农民早日拿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早日吃上“定心丸”。

        测量员们使用的土地面积测量仪器叫“GPS面积测量仪”,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嵌入式单片机、高精度算法等先进技术,可快速测绘任意形状地块的面积、距离和周长等。

        虽然有现代科技的支持,但由于农村道路和耕地边界蜿蜒曲折,测量员们每天都要深入田间地头,常常一口气就得走上二三十里地。联合村位于松花江畔,耕地以水田为主,测量员不得不在坑洼泥泞田埂上穿行,常常满身泥水。土地确权工作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能不能公平准确地测量出土地数据,农户们十分关切。因此,每一位测量员都是一丝不苟,一个点都不会落下,遇上不规则的地块有的要打上30多个点,力求数据准确。

        要确定一个农户土地的具体情况,不仅要查看相关权证,还需要地邻共同指认地界和签字。通常,工作人员要反复打电话,才能召集齐农户。同时还要向一些有疑问的农户解释土地确权工作的意义和目的,打消顾虑,使测量工作顺利进行下去。

        工作量提高了,但伙食待遇却一般。测量人员的午饭一般都是在农田里啃点面包、喝瓶水。因为时间宝贵,他们要节约每一分钟,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基础测量工作。

        入夏以来,天气高温少雨。测量员们奔走于田间地头,常常挥汗如雨。一位给农户做登记的女性工作人员黝黑的肤色引起了记者注意,本以为她是经常在日头下工作的村民代表,上前了解才知道,她叫王艳华,是乌鸦泡镇政府的宣传委员。王艳华告诉记者,参加土地确权外业测量以来,常常在烈日下一晒就是一天,把脸晒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晚上7点半左右,完成了当天的测量任务后,马永涛带着队员们匆匆地踏上回家的路。吃完晚饭后,他们还要把当天所测的全部数据进行核实、整理,并填表、绘图。忙完这些,测量队员们才能睡觉。此时,常常已是深夜。

        自联合村6月12日进入耕地确权外业测量工作以来,马永涛们每天的生活基本如此。目前,在通河县的田间地头,共有57组土地确权外业测量工作队在紧张工作着,已完成土地实测36.5万亩,占需测量土地总量的26%左右。按照县里要求,外业测量要在9月底农民开始秋收之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