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玲高薪资分股权千方百计留人才

20.01.2016  09:38

  今年5月,省长陆昊在东北林业大学给全省大学生上了一堂“创业课”。他或许不会想到,这次讲话却让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郭艳玲坚定了创业信念,注册了公司。

  “3D打印”业界有这样一句话,谁能研发出低成本打印耗材,谁就能推动3D打印技术发展。据了解,传统的3D打印耗材一直停留在金属基、高分子及无机非金属等材料上,这些材料不但成本高,还有无法克服的缺陷。以高分子材料来说,打印之后不但误差大易变形,一公斤材料也在120元以上。

  郭艳玲团队经过反复科研公关,找到用秸秆、玉米芯、稻壳和木粉等废弃物做3D打印材料的秘方,这被“3D打印”业界称为第四类3D激光打印材料——生物质纤维复合材料。有了这种新材料技术,一般人认为是“垃圾”的废弃物,就能变成漂亮的建筑模型、精准的工业零件甚至个性化的环保家具。

  郭艳玲成功申请到3项专利,她介绍,这种新材料低碳环保,成本低廉,1公斤秸秆复合材料成本只有20多元。而且新材料性能稳定易成型,成型件尺寸精度高,经后处理之后,力学强度可与木材和陶瓷等材料相媲美。

  发明了新材料,郭艳玲成为了3D打印业界的焦点,很多厂商找到郭艳玲,想买她的打印耗材。郭艳玲由此想到了自己创业,但她从1984年就开始在东北林业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一直都是骨干,并获得了职务上的晋升。因此,是否要放弃“既得利益”,一头扎到创业的海洋中,郭艳玲很纠结。而正是陆昊省长的一番讲话让郭艳玲下了决心——必须要创立公司,让自己的专利变成产品。为此,她不惜放弃了学校的行政职务,她说,“做行政,有人比我更适合,但科研需要积累,如果我不去推广这项科研成果,它就会成为象牙塔中的‘盆景’——好看不好用。

  于是,郭艳玲注册成立了哈尔滨自由智造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并于近日拿到了工商执照,她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公司执行董事,而她拿到的第一个大订单就来自于同校的邱兆文教授的公司。

  郭艳玲的新型材料可以大大降低邱兆文为医院打印心、肺等手术模型的成本,十分有利于这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据推测,仅这一项就可以为郭艳玲教授带来巨额的收入。

  但郭艳玲的志向却不在于此,她对记者说,“通过公司化运营后,我的新材料将会进一步的推广,‘3D打印’技术的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到时候,黑龙江的每一个农村都会有一台甚至多台3D打印机,农民可以用秸秆和稻壳等农林废弃物制成的材料直接‘打印’自己需要的东西,当秸秆成了宝贝,还会有人去焚烧吗?或许,我也能为治理雾霾做些贡献。

  郭教授的这个理想还需要时间才能实现,但现阶段,已经有十几名3D打印高端人才因为郭教授创办公司而留在了龙江。

  郭教授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成为公司最初的员工。为了留住这些人才,郭教授不但帮着学生交学费,还提供比较高的薪金。而且她还决定,只要这些学生工作满5年不离开,将无偿获得公司股权奖励。她说,这么做也是要千方百计把人才留在龙江。

  邱兆文教授也是通过这种方式为我省留住了很多人才。臧加宇是东北林业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他放弃了发达城市的工作,加入邱兆文的公司。他说,“我相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教师的高新技术在产业化的道路上会越走越顺。跟着导师创业,一定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