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改”劲吹黑土地 一“金”点土万物丰

18.11.2014  13:20

 

 近日,泰来县开仓收购水稻,各收购点一派繁忙景象。郝劲飞 记者:邵国良/摄

  黄可权 刘鹏翔 记者 李播

  近一段时间,克山县仁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心情不错。他告诉记者,今年我省正式推出“两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后,四家银行蜂拥而至,抢着“借钱”给仁发,合作社一下成了银行的“香饽饽”。轻松地从银行贷了款,仁发合作社今年耕种土地面积达到了6万亩,入社农民亩均效益930元手掐把拿。

  受益的岂止一个仁发合作社,今年年初金融改革的号角在龙江大地吹响,全省农民在破冰的金融政策里如沐春风!

  “金改”劲吹黑土地

  曾几何时,因缺抵押、少担保,我省农民贷款融资难上加难!而今年,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农业产业金融产品、创新县域金融服务手段等措施陆续推出,让那些“难”一下成为了过去时!

  先行的政策为我省金融改革扫清了障碍。今年4月,《黑龙江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暂行办法》出台,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5月,《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改革方案》出台,提出了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11项政策措施,正式将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

  为支持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我省制定了《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和完善农村各类服务平台建设,为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提供了政策配套和保障。

  先行先试招招鲜

  作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和“两大平原”现代农业配套改革金融改革试点县,克山县的金融机构开办了“银行+合作社+龙头企业”、“银行+合作社+融资担保公司+保险+核心企业”融资供应链,推行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机具、预期收入权、股东财产、农副产品订单、仓单等质押担保融资业务,为农业生产主体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实现了土地、金融等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今年10月末,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3.3亿元,农业产业化产业链贷款达到4.35亿元。

  林甸县则创新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模式,有效激活农村“沉睡资产”。人民银行林甸县支行会同县住建局,指导林甸县农村信用社创新推出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登记+第三方住房保证+财产保险”贷款模式,该模式主要依托县住建局农民住房抵押登记平台,将宅基地上的农民住房作为抵押物,解决农民贷款抵押担保不足问题。只要农民有砖瓦或砖木结构的住房,持有住建局2010年以后重新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和宅基地使用权证,便可以向农村信用社申请1到3年的贷款,贷款额度不设上限,最高可达到房屋评估价值的60%。截至今年9月末,林甸县已发放农村住房抵押贷款8.8亿元,受益农户8292户。

  黑土焕发新动力

  入秋以来,喜讯不断传来!克山县金融机构加大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投入,促使农村土地流转价格不断提升,今年全县土地流转价格,由过去每亩300元增加到最高每亩450元;同时带地入社的农户不断增加,新吸收2862户农户入社;规模化经营增加土地产出,农户收入增加,预计今年农民增加收入4亿元。

  桦川县润丰玉米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李月财告诉记者,他们是该县“土地经营权流转保证+动产抵押”信贷模式的受益者。今年4月,依托“土地经营权流转保证+动产抵押”的信贷模式,他们顺利地获得了桦川农信社抵押授信贷款,三年循环使用贷款。他们以粮食收购、烘干、仓储、贸易经营为主,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为发展模式,今年收购玉米20000吨,预计实现利润500万元,比去年可增效121万元!来自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省涉农信贷投放力度显著增强,抵押担保方式不断拓宽,各类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涌现,有力支持了现代农业发展。截至9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5316.5亿元,同比增长17.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6个百分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757.7亿元,同比增长45.7%。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