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老汉编撰240万字《金源文化辞典》

09.09.2015  14:29

郭长海介绍金源文化。

  收录6800余条词汇、术语,500余帧地图、文物图片,一部240余万字,全面反映金源文化的《金源文化辞典》日前出版。全书以金代历史为主体内容,词条涉及辽、宋、西夏、高丽、渤海、元等与金代历史相关的内容,词条目录分为“笔画目录”、“拼音目录”、“女真语音检索”及“分类检索”四套索引系统。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考古研究所原所长齐心说:“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鸿篇巨著。

  谁也不曾想到,这部鸿篇巨著的编撰者是一位年逾古稀、生活在阿城并热爱金源文化的普通老人——郭长海。

  一项源于爱的义务

  “我对金源文化越了解,对它爱得也就越自觉,甚至可以为它倾其所有。”郭长海说。

  上世纪90年代初,郭长海就有了编撰《金源文化辞典》的想法。“当时随着一系列金代文物在阿城出土,很多人对金源文化产生了兴趣。对于生长于此的阿城人来说,为这个发源于白山黑水间的朝代感到无比自豪。可是,我发现很多人对金源文化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读、误传,甚至将错误的历史信息当成正史来理解。”郭长海说。

  “很多中国人对金朝的了解都来自于一部家喻户晓的评书《岳飞传》,在这部评书里金国被描写成一个只知靠武力征服中原的蛮夷国家。其实历史上金朝的发展对中国有着很多重要贡献。”郭长海说,比如,金朝官员制度既承袭了中原汉制的某些传统,又有创新和发展,为元明清三朝所沿用。还创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货币制度,使中国成为较早制造银币和使用纸币的国家。

  另外,金代在立法、户籍人口管理、科举、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成就显著。如人们通常所说的金元白话就源于“”的女真语汇语音,也是构成明清官话的基础。

  “可以说,金朝的发展对当时及后世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作为一个自觉热爱金源文化的研究者,我觉得有义务将一个真实完整的金朝告诉大家。”郭长海说。

  一部240万字的辞典

  经过近十年准备,2000年郭长海开始着手编撰《金源文化辞典》。对金源文化资料和女真语词条的收集,以及对历史文献记载相关问题的核实,是他遇到的难题。

  “其实,很多历史文献中记载的事件都是错误的,需要我们修正,这也是编撰《金源文化辞典》的重要意义所在。”郭长海表示。

  “众所周知的宋朝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故事,经多方考证,这是一个杜撰出来的事件。真相是徽钦二帝被捉到金国后,金兀术为二帝修建一座行宫供其居住,地址就在今天的依兰县土城子宋哥屯。”郭长海说,“编撰《金源文化辞典》时,很多线索都是从古籍或考古的最新成果中寻找出来的。

  徽钦二帝被捉到金国后的历史真相,是郭长海翻阅徽宗的女婿、蔡京的儿子蔡鞗所著的《北狩行录》时发现的。为考证这段史实,郭长海邀请历史学者十几次到实地踏查,最终确定了行宫的所在地,并在《金源文化辞典》中对徽钦二帝坐井观天这件事进行订正。

  郭长海说:“这段历史还有辅助证据。据记载,徽宗在被‘关押’的8年中,一共生育了14个子女。人们很难想象,一个被关在地窨子里的囚徒,能有机会生育14个子女。这就可以说明,徽钦二帝到金国后仅失去政治身份,生活上仍享受较高待遇,并不是被囚禁在‘井’里。

  一种消失了的文字

  《金源文化辞典》一共收录了971个女真文字,女真文字是我国57种古文字之一,也是唯一诞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的文字。

  据郭长海介绍,女真文字公元1119年造成,1138年颁布,至今已有近900年历史。金皇统五年(1145年)成为金统治区的官方文字,使用区域为淮河以北广大地区。为了表彰造字人完颜希尹的贡献,金章宗颁布诏书,命在金上京纳里浑仿汉字祖仓颉制建造庙宇,四时祭祀。女真文字沿用至清初,因满文字创制而停止使用。此后,女真文字逐渐消失。

  为进一步研究女真文字,郭长海拜国际女真语言文字大师金启孮先生为师。在编撰《金源文化辞典》时,郭长海每天凌晨起床钻研女真文词条,以期达到翻译的精准无误。全书1000多条女真文词条,每条他都反复校验,不敢有些许遗漏。此外,为了搞清某些词条的准确含义,他十数次到现场考察,理清词条之间上下文的关系。

  在编撰初期,郭长海得知,德国柏林图书馆有一本明朝永乐五年朝廷编写的《女真译语》。通过两年不懈努力,他终于将这本《女真译语》迎回国内。随后,又将收藏于日本东洋文库明永乐五年编制的《女真馆杂字》内容进行整理,编入《金源文化辞典》中,使之成为目前国内收入女真文字较全的一部辞典。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契丹女真及辽金史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忠认为,对于正在进行中的金源文化研究来说,学界关于金源文化的定义,包括金源文化的时代性和地域性、金源文化的基本内容、金源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等一系列问题还存在分歧,研究情况还不是很协调均衡。《金源文化辞典》的出版,可谓正逢其时,能发挥引玉之砖的作用,可进一步激发学界同人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欲望,推动金源文化研究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