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唤醒农户手中“沉睡”资产

17.09.2014  13:01

  黑龙江日报讯(黄可权 刘鹏翔 记者 李播)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剑指农村金融最大瓶颈;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实现“一县一品”。《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5月出台以来,全省各级人民银行立刻行动,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全力推进现代农业金融改革。

  缺少符合要求的贷款抵押和贷款担保一直是困扰我省农村金融发展的最大难题。为破解农民融资难题,真正把农民手上的财产权变成资本权,唤醒农户手中“沉睡”资产,按照《方案》任务要求,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选取有条件的县(市)开展扩大抵押担保物范围试点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下发了《黑龙江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暂行办法》、《关于促进全省农机具抵押贷款业务开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搭建各类农村资产登记、流转服务平台,为扩大抵押担保范围,加快金融创新创造基础条件。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市分行还创新举措,将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资源使用权、预期收益权、不动产产权纳入抵押担保范围。“通过抵押房产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我从农信社获得了50万元贷款”。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共和镇的养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伟说,“利用这笔贷款,我们养殖合作社就能建成年出栏生猪1000头的规模化标准养殖场了。

  据了解,截至7月末,我省“两大平原”地区11市已选取8个县(市)开展扩大抵押担保物范围试点工作,将土地林地经营权、土地未来收益权、宅基地使用权、粮食直补资金、农业订单、粮食存单等农业资产纳入抵押担保范围,涉及各类新型抵(质)押贷款141.7亿元,惠及农户13.2万户。其中,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实现市域100%覆盖,县域80.4%覆盖,分别较改革前提升了27.3和38.6个百分点。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是农村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两大平原”地区土地广袤,所辖51个县(市、区)环境不同、基础各异,只有有效激发我省县域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服务,才能真正让广大农民分享金融改革的红利。

  “过去5户联保贷款模式,有1户还不上贷款,其他4户就都会被套死,无法得到新贷款。好多村民都苦不堪言。”针对这一情况,牡丹江市林口县农村信用社大胆进行创新,以“粮食直补折+农户房屋所有证”的模式为65户农户放贷500万元。大庆市肇源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探索推出了“粮食企业(抵押登记)+保险公司(公证)+担保”粮食存货质押贷款模式。“库存粮食抵押贷款操作简单,只要企业库存抵押物的价值满足银行的要求,企业近三年连续盈利,由有资质的担保公司提供有效的担保,均可获得我行的贷款。”当地农业银行张雪梅行长向记者介绍说。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粮食物流集散地和全国现代化综合粮食加工物流产业园,肇源县今年计划外运粮食高达100万吨,资金不足一直是粮食收购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而粮食抵押贷款在很大程度上畅通了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截至目前,两家涉农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粮食存货质押贷款157笔,贷款金额5.6亿元,支持粮食收购企业22家,支持粮食企业收购粮食30多万吨。

  以前,贷款到期了,可粮食刚刚收获却还没有脱粒,多数有贷款的农户为了防止贷款逾期被加罚息,或有了不良征信记录影响下一年贷款,不得不急于卖掉粮食,或花高价进行民间借贷归还贷款。贷款归还和粮食销售时间不相吻合,不但多数农民很有意见,而且也给涉农金融机构贷款回收增加了难度。今年,绥化安达市农村信用社为彻底解决这个矛盾,在“两大平原”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下,按照当地人民银行的建议指导,对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贷款延期不加息”的做法,方便于农,让利于农,得到了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普遍欢迎。

  目前,我省“两大平原”地区51县(市、区)全部开展了“一县一品”金融创新活动,创新金融产品18种,改造信贷业务流程11项,新建信贷服务模式3个。37个县开办了农户(新型主体)+合作社+企业的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累计发放产业链贷款37.8亿元。

  截至7月末,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在“两大平原”地区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160.3亿元,同比增长43.4%,增幅高于全省8.8个百分点。该地区全口径贷款余额3329.9亿元,同比增长17.5%,增幅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编辑:李硕)

   
王文涛:构建具有龙江特色的营商环境品牌
  原标题:王文涛主持召开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第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张庆伟王文涛在哈拜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
  16日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原标题: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张庆伟主持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黄建盛:增强协商议政能力汇聚龙江振兴磅礴力量
   原标题:黄建盛在省政协十二届新委员培训班上强新华网黑龙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