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主任”巧设伏击圈 等来鬼子钻
宋铁岩烈士。
采访团拜谒宋铁岩烈士。
7月30日,远处的和尚帽子山笼罩在云山水气之中。东北三省四市党报“重走抗联路铭史看振兴”采访团清晨从本溪满族自治县的草河掌镇出发,冒雨向海拔近1300米的和尚帽子山进发。78年前的冬天,在这座大山深处,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进攻、掩护战友撤离,年仅28岁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采访团登山扫墓,以崇敬之心缅怀那段保家为国的抗战史。
893米高峰寻烈士牺牲地
雨一直不停,和尚帽子山笼罩在一片雨雾中。山路因雨水浸润变得松垮,仅余一车宽左右的路面向左半步是悬崖,向右是峭壁密林。陪采访团一同上山采访的东北抗日联军史实陈列馆研究部主任周浩说,这条路最初就是当年日伪军为追击抗联部队修凿出来的。1935年秋天,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进入兴京地区,杨靖宇指派韩震在桓兴交界山岳地带建设军事密营,到1937年,本溪地区的老秃顶子山、和尚帽子山周围等地已经建成14处密营。易守难攻的深山密营地,成为东北抗联军队的大本营。1937年2月11日,宋铁岩带领的部队在和尚帽子山密营中休整时,突然被摸上山的敌人重兵包围,在突围战斗中,身患重病的宋铁岩英勇战斗,在掩护战友撤离时,不幸中弹牺牲。
上山的路,不时被石块和断裂的树干挡住,采访车一路缓慢上行。听着周主任的讲述,记者们心情沉重。一个半小时后,采访车终于驶入半山腰一处相对平缓的地带。同行记者查看手表上显示,此处已是海拔893米的高峰。前方,灰色花岗岩筑起高台,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矗立高台之上,碑上黑字题写:中国共产党东南满省委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烈士英名千古。扫去碑前掉落的树枝,摆上鲜花、倒上酒,采访团记者鞠躬向远去英烈致敬,缅怀那段已经远去但却被永远铭记的历史。
西征路上的“摩天岭大捷”
在烈士墓前,周浩主任讲起了宋铁岩参加抗战的故事。宋铁岩原名孙肃先,1909年出生在吉林省永吉县。从中学起他就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31年考入北平(北京)中国大学后不久,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校学生会主席和北平大学生联合会理事。“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宋铁岩率领北平学生请愿团赴南京请愿,被国民党当局扣押。在狱中,他仍组织学生坚持斗争,直到被释放。
1932年春,受党组织的派遣,宋铁岩返回东北从事抗日武装斗争,后与杨靖宇部队会合。1936年7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处以身作则,打起仗来总是身先士卒,从不考虑个人安危,部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大大增强,战士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铁主任”。
1936年夏,为了和关内红军取得联系,以得到党中央的直接领导,宋铁岩奉命率抗联第一军第一师主力部队西征。指挥部队从宽甸、本溪交界处分三路出发,他率领司令部和八、九、十连及警卫连、少年营等400多人,计划从宽甸、凤城中间插入辽阳附近,越过南满铁路和辽河,直冲辽西、热河地区。在向西挺进的战斗中,指挥部队以伏击、夜袭等游击战术,不断地打击敌人。当西征的主力部队冲破敌人的封锁,越过摩天岭到达辽阳附近时,宋铁岩率部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况下,诱敌深入伏击圈,毙敌48人,取得了著名的“摩天岭大捷”。
“铁主任”离家撂下“狠话”
如今,在辽宁本溪的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里,还陈列着宋铁岩烈士青年时期用过的领巾、褥单以及少年时代用过的小书桌。周浩主任告诉记者,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建成后,宋铁岩烈士的孙女孙晓红和家人曾多次到馆里参观,并到山上墓地祭拜爷爷宋铁岩。看到本溪县的父老乡亲为爷爷修建了纪念碑,孙晓红与妈妈、哥哥、弟弟商量后,决定将珍藏的宋铁岩生前四件遗物捐献给陈列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抗联先烈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孙晓红每次来到馆里,提起爷爷,总是双眼噙满泪水。她说爷爷28岁牺牲,奶奶因为怀念为国捐躯的丈夫,一直将丈夫生前的遗物珍藏在身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孙晓红的母亲曾听婆婆说,当年公公宋铁岩最后一次回家取钱为抗联贴补粮饷时,婆婆曾想领着孩子跟随公公一起走,但却被公公狠心地制止了。婆婆眼泪汪汪地问他啥时能回来?公公当时说:“啥时回来不一定,能不能回来不一定,能不能活着回来不一定!”东北光复后,孙晓红的奶奶日夜盼望着丈夫宋铁岩能活着回来,却接到战友送来的一张烈属证,老人当时就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