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铁分院举办首届“团体论辩邀请赛”依靠区域联动 打造公诉铁军

03.07.2014  17:34

2014年6月26日,哈铁分院诚邀齐齐哈尔市院、黑龙江省海珊律师事务所举办了“铁检系统首期团体论辩邀请赛”。这次邀请赛是哈铁分院党组贯彻高检院、省院关于加强公诉人建设的精神,落实省院公诉一体化人才培养部署,促进铁检公诉人全面提素,倾力打造“铁军”的一项重要举措。哈铁分院、齐齐哈尔市院、海珊律师事务所组成的六支论辩队举行了三场论辩,两个市分院及所辖基层院部分领导及干警50人观摩了比赛。论辩赛选取我省检法诉判分歧较大的“盗窃与职务侵占”、“诈骗与民事欺诈”、“挪用公款罪与非罪”三起典型案件,模拟日常出庭辩论程序进行了对抗演练,通过事实、法律和法理层面的分析驳辩,锻炼了选手们论理说法、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能力,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基本情况

(一)扩展培训思维,开展跨区联动。针对铁检队伍两极分化严重、中坚力量缺乏的实际,分院打破业务部门各自为战、单项专题培训的传统思维,以近年招录遴选的年轻同志和业务骨干为培训重点,开展实战式一体化培训,组织年轻骨干同志在刑检、侦查、案管、控申等部门轮岗交流,既学习办案流程、锻炼阅卷审查又参与侦办职务犯罪案件,全方位提升了年轻检察官的业务水平和检察技能。针对铁路案件量较小,历练机会不多的情况,探索“向外取经”、跨区域练兵的培训模式,邀请我省检察业务和队伍建设位居前列的齐齐哈尔市院、齐齐哈尔市知名的海珊律师事务所举行论辩对抗赛,模拟高检院分区论辩赛、全国公诉人与律师论辩赛模式,组成分院代表队、哈铁基层院代表队、齐铁基层院代表队与齐齐哈尔市公诉部门组成的两个代表队、海珊律师事务所代表队进行对抗论辩,控辩两方分别围绕辩题进行立论发言、自由辩论和结辩陈词,在此过程中充分论证辩题涉及的理论争议观点、实务分歧焦点,从情理法多角度进行分析论辩,对三起典型类案的定性处理提供了深入的论证意见,对办案实践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

(二)创新培训模式,历练实战能力。为突出实战效果,本次论辩赛模拟庭审辩论实景活动展开,在齐铁基层院与律师代表队的控辩赛中,在固有论辩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公诉人与律师一对一答辩与反答辩的环节,围绕涉案的封缄物占有归属、职务便利与工作便利等焦点问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驳辩,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整场论辩紧贴日常出庭公诉实际,控方立论严谨、论证有据,针对辩方观点旁征博引,反驳有力,切实达到了锻炼队伍、夯实基本功的目的。

(三)培训效果显著,彰显引领作用。本次论辩邀请赛由省院公诉一处下派挂职锻炼的分院副检察长赵倩同志亲自组织,确定辩题并在赛前对选手进行了专题培训和系统讲解;邀请齐齐哈尔市司法系统的专业人士和学者辅导点评,各位评委从辩论破题、确定战场、法理分析、辩位分配、战场转换、论辩技巧和临场表现等诸多方面做了细致点评和具体指导,使参赛辩手及观摩同志开阔了视野,明晰了当前论辩赛的主流模式,进一步丰富了论辩知识和经验,收到了以赛代训、以赛促学的预期效果。

 

二、取得的收获

      (一)挖掘人才、提升能力。论辩赛要求辩手们在一天时间内完成破题立论、组织论证、驳辩预测。最终,各位参训选手以饱满昂扬的精神、舍我其谁的斗志展现了培训的良好效果。既训练了辩手快速办案和法律分析的能力,更历练了职业公诉人必备的敬业精神和意志品格。

      (二)锻炼队伍、开拓视野。论辩邀请中,不论是哈铁检察系统,还是齐市院检察系统,均达到了发现公诉后备人才、提升现有公诉人员能力的目的。此种跨区域联动的方式,充分开拓了各自选手、干警的视野。

      (三)找到差距、和谐互补。哈铁机关论辩邀请赛摒除以往本地区、本系统内部举行的 “兄弟上场、不分你我”的论辩表演赛,同时也破除了同区域同部门的法律思维的局限性,参赛选手真正找到了差距,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存在的不足

(一)基本技能还不够扎实。活动中反映出选手们更习惯于预先准备、照本宣科,对在论辩中碰撞出的新观点、挖掘出的新问题,思考不足,许多选手存在即席辞不达意,逻辑不明晰等现象,导致归谬和总结部分深入剖析不够。

(二)培训设置不够多样化。选手们普遍反映邀请赛仅针对出庭公诉一项内容,对更多的提审、复核和阅卷审查等实战锻炼也应纳入今后的培训活动中。

 

四、下步培训安排

为有效解决分院队伍青黄不接、实战能力不适应问题,推进公诉人职业化建设,两级院将区分层级、分级培养,认真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一是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练兵活动。进一步推进区域联动培训,与省内、外省等更多的先进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演练。同时,引入互动式教学方式,加强实战演练,使培训形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效果更突出。二是探索人才培养规律,利用三到五年时间有计划培养一批擅长办理职务犯罪、毒品犯罪、铁路沿线盗窃等普通刑事犯罪的专门型人才,促进专业化分工。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专业型检察骨干。三是加强人才管理和使用,建立公诉人才库,落实学习培训政策,每年安排学习培训和挂职交流机会,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打造一支有能力高质量的铁军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