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孩子“在书斋”还是“在路上”?

24.09.2014  13:17

  记者 衣春翔

  十一长假临近,很多中小学生家长困惑浮上心头:放任孩子游玩,还是强迫孩子学习?记者采访了教师和心理学家,试图给纠结于这类问题的家长一个两全的答案。

  在家过节

  劳逸结合保持规律

  哈尔滨一家医院心理专家王华英说,对于不准备在十一假期期间领孩子出游的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孩子在假期期间保持上学时的规律,特别要避免作息不规律的现象。睡觉和起床时间可以适当延后,但是不宜超过1个小时,避免出现长假之后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不适应的状况。“家长尤其要避免让孩子突击完成作业后连着几天不接触课本。这样回到课堂后,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智力状态都难以马上适应,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上课昏睡的现象。

  哈尔滨市经纬小学刘婧老师提醒,有规律的生活,不等于让孩子整天学习,或是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弄得孩子比上学还要累。而应该让孩子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做到“细水长流”。

  不少小学教师还提醒,除了书本学习,在假期中,只要条件允许,家长都应该抽出时间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或艺术馆、流连图书馆,或者是带孩子看一场电影,既可以当做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也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

  行千里路

  锻炼能力加强沟通

  哈尔滨市大同小学刘校长认为,国庆长假家长在带孩子旅游的时候,不必担心孩子的作业等学习问题。“要知道,旅游也是一种学习。出去游玩,见识名山大川,领略城市风貌,学学自然知识也是一种经历。过一个愉快、轻松的假期会让学生感到身心放松,这对学生再开学的学习也是有利的。”

  刘婧老师认为,出游之前,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讨论假期游玩计划,并且在旅游的过程中试着让孩子更多的参与计划的实施,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事先安排计划的习惯,锻炼孩子统筹安排、贯彻执行的能力,同时也是很好的亲子沟通的机会。此外,家长还可以向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将旅游的过程写成游记,或者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审美眼光拍摄照片,从而让孩子学会观察周围的生活。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