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4000多台收割机“闹”秋收

13.10.2015  11:21
        本网讯(赵敏黾)  秋意渐浓中,对于我市的130多万农民来说,却是别有一番新意。 
        张家的二婶扎着粮袋,李家的三叔紧握方向盘,向田野深处驶去…… 
        这个秋天很忙,这个秋天很“”,人们在机器的轰鸣、谷物的脱粒声中,享受着丰收的喜悦。截止到记者发稿时,全市4000多台大马力玉米、水稻收割机驰骋在田间收获着喜悦。 
        今秋,预计玉米、水稻机收面积800多万亩,机械收割率达90%以上,比去年增加15%。 
        秋收时节,忙碌的是机械。 
        大同区长发村农民李俊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往年我家八九十亩地玉米,五六个人掰,得半个月时间。今年用农机合作社的玉米收割机,一天就能收完,粉秸秆、剥皮‘一条龙’服务,费用比雇人划算多了,现在农忙变农闲喽!” 
        肇州县双发乡双发村村民杨树森的玉米地里,驾驶员熟练地驾驶一辆红色玉米收割机驰骋着,挺立的玉米秸秆“哗哗”地被粉碎在田地里,玉米棒正正好好收进了后面的车斗里。4亩玉米地,收割机一个来回“吃干榨尽”,而这只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 
        机械手在地里操作,杨树森和他家装玉米的四轮车停在地头。等待期间,记者与杨树森聊了起来,他告诉记者:“现在,农民种地省事多了,春天有播种机,秋天有收割机,家里这60亩玉米,一小天的时间就收完了。” 
        以往,每到玉米收获时节,一家老小背上孩子备上干粮去收获,镰刀割、人工捆,拉到家里才脱粒,蚊子叮、虫子咬、太阳晒,一个壮劳力一天才割一亩地。 
        机械收割与人工收费相比,能省下三分之一的费用。 
        机械代替人力,不仅是省工省时的需要,而且也是省钱的需要。如果有哪家劳力少,与有机户说一声或打个电话,订好时间、面积,“代耕户”便准时来到田间。即使人不在,活干得一样漂亮,一是农村人实在,乡里乡亲的都认识,不会、也不好意思“唬弄”。二是给自己留个好名声,下次人家还用。 
        在肇州县,不仅双发乡的机械手们在忙碌,全县450台玉米收割机在这个秋收里“登台亮机”,一显身手。 
        肇州县农机局局长孔祥利告诉记者,全县仅现代农机合作社就有11家。玉米机械收割率80%以上。但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玉米要晚收一周左右,因为国家最新规定,如果每100粒玉米中有2粒发莓的,粮库将拒收。所以农户都在等玉米再干些收获。 
        市农机局负责人说,今年全市玉米收割机达2000台,玉米已收获63万亩,占应收面积的7%。从县区看,南部县区动手要早于北部县区,目前南部县区大田收获全面开展,北部县区玉米收割还未启动。 
        秋收的稻田里,不见人影,只闻机声。“现在都用机械,地多的自家买收割机,几十亩的雇个机械就收了。”肇源县古恰乡孟克里村的刘庆江,在地头把收完的稻谷装进了自家的车里,哼着小曲乐悠悠地回家了。 
        “我家的50亩水田,雇机械收的,两天两台收割机插空收,一共用了5个小时的时间。工时费不到3000元,比人工省下1000元。”刘庆江说。 
        孟克里村是肇源县稻田收获最早的一个村。 
        为啥?村支书范广学说,一是水稻成熟度好。二是抢市场,不少村民把收回的稻谷直接拉到打米厂就卖了。现在,村里的3000亩水稻,如果不是赶上雨天,已经收完了。 
        据范广学讲,机械收割省工、省时、省力。以前,10亩稻田要雇10个好劳力一天才能割完,还要大车小辆地拉回家里再脱粒,加在一起就得花1500元,而机械的费用才600元。 
        据肇源县农机局负责人讲,随着水稻连片耕种面积的增多,水稻收割机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目前,全县有700多台水稻收割机,其中今年就新购80多台。全县92万亩水稻,收割只用了10多天,目前已经接近尾声。 
        市农机局局长关键告诉记者,以往,在家庭经营条件下,农机作业方式始终以小四轮拖拉机为主体,农机具小型化一度成为发展趋势。这种耕作方式虽然符合家庭经营特点,但弊端是速度慢、耕层浅、效率低。短期的危害是播期拖后,延误农时,长期的危害是造成土壤荒、硬、瘦,导致农田产量低、比较效益低。 
        自从组建农机合作社以来,全市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全市现代农机合作社60多个。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改变了粗放耕作方式,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水平。凡是农机合作社覆盖的区域,都实现了标准化的机械耕地、标准化的机械播种、标准化的机械收割。 
        据了解,全市水稻已收获12万亩,占应收面积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