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老年痴呆 “锁定”基因区

10.04.2016  09:59

  如何解决由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带来的认知障碍,是全世界面临的重要难题。日前,哈工大生命学院蒋庆华教授和研发团队经过对22万人的认知功能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CD33基因附近可能存在其他的突变位点能够保护认知能力,或可防止老年痴呆的发生。

  据了解,目前全球共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4600万,且以每20年递增1倍的速度增加,预计2050年患者将达到1亿多。由于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衰退和恶化,因此如何解决由该病带来的认知障碍是目前影响人类社会的重要问题,而寻找影响认知衰退的遗传位点成为关键一步。

  2015年,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CD33基因变异rs3865444是人类逐渐演化出的独特的基因变异,能保护认知能力,进而抵御神经退行性疾病。为验证这一发现,蒋庆华和其博士生刘桂友分析了17989个儿童样本的认知功能数据、106736个成人样本的认知功能数据、101069个成人样本的受教育程度数据。据此分析,蒋庆华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以快报的形式发表研究论文,认为CD33基因变异rs3865444与儿童认知功能、成人认知功能和受教育程度无显著关联。CD33基因附近可能存在其他的突变位点能够保护认知能力,找到这个突变位点,或可抵御记忆和认知衰退,从而防止老年痴呆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