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区土地确权“确”到农民心坎上

08.10.2015  11:04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谭迎春)秋高气爽,稻香鱼肥。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哈尔滨市阿城区近10万户农民心里也充满了喜悦与期盼:他们将要拿到国家颁发的“红本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自家的土地上了“户口本”,农民的心里有了底。

  作为国家级确权试点单位,阿城区按照农业部、省市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相关要求,聚全区之力“抓重点、破难点、增亮点”,精准稳推进,确保确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外业实测全部结束,各项指标数据建库录入完成100%,现正进行土地矛盾处理和合同工作,达到待发证状态。

  抓三项重点 规范确权给农民吃了“定心丸

  阿城区区委书记王文力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动员大会上说:“土地确权与农民长远利益息息相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阿城区作为国家级试点单位,要本着对国家、对农民负责的态度,梳理问题解决难题,做准做稳,真正实现赋权于民。”围绕农业部“三项行业标准”和省级要求,阿城区“抓住三个重点”积极推进,农民从“要我确权”到“我要确权”,广泛参与、充分认可。

  抓落实重分工。阿城区将全区确权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精准登记土地经营现状,不动地、不调地、不收地;第二阶段通过梳理解决1998年合同面积与实测面积不符等问题,完善合同确权颁证。确立以“区主体、镇实施、村操作”为机制,打造区、镇街、村“一把手”工程,区、镇街、村分别成立了不同的工作组,设置了业务指导组、政策解答组、信访维稳组和综合协调组。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全区130余名驻村干部全部吸纳到确权工作组中来,为土地确权工作充填新的力量。区委多次召开常委专题会和工作推进会,带领基层“一把手”针对“新规程”深入学习,统筹谋划,使执行政策的“一把手”都成为确权工作专家。通过区级“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指导,镇级“一把手”亲自指挥、亲自实施,村级“一把手”具体操作、一线作战,明确分工,层层落实,保证确权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 (下转第八版)

  抓技术重创新。阿城区通过采用“CORS基站+RTK测量仪”,形成测绘网络区域全覆盖,使用国家检验合格达标参数,实测精准度达到厘米级。测量方法创新采用“全野外多点精准实测”组合法,切实符合该区旱田多,地形地貌复杂,且户与户边界不清,无法打界址桩的特点。以红星镇为培训中心,抽调14个镇(街)的100名业务骨干学习掌握外业测量的技术方法,分组展开实测。这批素质过硬的“原生态”测绘队伍,将实测技术留在镇村,为下一步完善确权工作,解决纠纷提供保障。同时,为抢前工作进度,创新了互助联动推进方式,对地形地貌相似的镇(街),采取组合方式,两个或三个镇(街)组成一个工作队,完成一个镇(街)后再合力推进另一个镇(街),节约了成本、人力和物力。

  抓稳准重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做到三准,一是调查准,统一印制了“致农民朋友公开信”10万份发放到每个农户家中,同时吸收村“五老”人员参与入户调查,采取多种方法核实农户的人、地信息,确保基础信息真实可靠。在农业部规范表格基础上设计了《农户承包情况对比表》,能够将1998年至现在地块经营情况摸清摸透。二是实测准,采取“弓形”实测走法,一个“”形走三户,做到30~50米处必打点,见坡见洼处必打点,拐弯处必打点,弓形开口处必打点,确保实测面积与现实地形地貌相符。全区3850名确权工作人员历时7个月,将全区地貌地况精准地跃然纸上。三是公示准,对多次核实后的农户人、地信息进行准确的公示,对有异议的进行现场答疑,避免处理测量结果上出现反复现象。两次耕地经营现状公示和一次确权成果公示都经过农民群众签字认可。

   破三个难点稳步推进促农民土地有了“身份证

  “作为试点,可操作、可借鉴的东西少,本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有效办法‘破解三个难题’,积累经验,破冰前行,保障了确权工作稳步推进。”区农经站站长薛宏伟深有感触地说。

  破解指界难题。指界率的高低决定确权的成败。阿城区农村劳动力常年转移的有4.4万人,国外转移近5000人。对外出务工农民采取书面委托指界,不能书面委托的采取其他方式委托指界。同时按承包户主、户内代表、户内成员、书面委托人等先后顺序择优选择指界人。通过现场指界率达95%以上,解决了农村土地空间位置不清、权属不明等问题。

  破解定性难题。对实测面积与1998年合同面积差(多地、少地和无地)进行统计,经过入户核实、座谈对梳理的问题进行定性分析,探索出“两个会议”形式破解多地、少地和无地等矛盾问题。首先,通过村两委会议及两委扩大会对矛盾问题逐户分析,分类整理,对有法有规的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对无法无规需要村民议定的事项,做出初步处理建议;其次,通过户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议,对村两委会议提出的初步意见事项进行公布。对有法有规可以处理的,在户代表会议上进行公布;对无法无规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形成导向性意见,落实到户后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再完善合同。

  破解多地难题。通过实测,耕地面积达到133.5万亩,比1998年承包合同面积多出14.4万亩。一是应进1998年合同而未进合同的多地,2.25万亩,处理方式为完善1998年合同面积,予以确权颁证。二是私自扩大种植面积多地,面积约占53%,7.6万亩,由于农户多出面积较小,采取由现承包户免费代耕的处理方式。三是违法多种地的情况,面积约占24%,3.5万亩,采取纳入集体资产运营管理的处理方式。四是开荒地1.07万亩,约占8%,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有合同的按合同执行,无合同的由村集体统一收回,按程序另行发包。

  增三大亮点成果转化让农民资产“活起来

  “这几年农村的土地流转越来越频繁,农民拿到了土地确权证书,将来流转给别人,外出打工心里就踏实了。”红星镇振兴村村主任李斌说。通过土地确权带动“三个促进”,打造了确权成果应用的利民工程,将给农民带来“看得到、摸得到”的实惠。

  促进产权服务。2014年12月末,全区15个镇街、108个行政村的平台建设工作全部完成,形成“1中心15站108室”的三级产权服务平台建设格局。通过三级产权交易平台,共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登记证1.8万本,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额达5.08亿元,抵押面积达17万亩;开展公开竞价38次,涉及金额1080万元,村集体资产增值30.7万元;发布供求信息480条,接待农民咨询1200人次。同时通过产权交易服务平台解决了制约确权成果诸多瓶颈问题。目前,共受理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案件185起,结案率达100%。

  促进规模经营。确权成果的显著特点是拉动土地规范流转,带动适度规模经营,催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全区土地流转面积为29.38万亩,其中万亩以上流转3个,千亩以上流转25个。通过三级平台规范流转的转入方383户,转出方4186户,11.9万亩,金额8745.3万元。全区各类经营主体总数发展到1583个,比确权工作前翻了一番,实现区域内“千家合作社,百家农场”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新型主体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形成横向和纵向联合发展。以哈尔滨金水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涵盖5个乡镇,整合5家水稻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50个种植大户组建的金京稻米联合社,涵括了全区12万亩、4.8万吨阿城地标大米产区,同时建设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大米加工厂,购置了国内一流稻米生产线,全面开展现代化水稻产业园区样板田建设,打造了“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互联网”一体化、产业化联盟发展格局。

  促进产业融合。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速了阿城区都市农业产业发展,加速了农业结构调整,对发展特色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起到助推作用。目前全区建设了优质蔬菜、食用菌等五大优势产业区。全区高产创建示范区面积达到25万亩、高产创建区内粮食总产增加12%,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将突破13亿斤。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9家,哈市级发展到8家,省级发展到1家。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发展,带动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土地流转进程,使剩余农村劳动力得到有效释放,阿城区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0.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0%,劳务收入实现17.3亿元。农村土地确权成果应用为发展农业现代化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农村各种要素积极参与市场流动,促进了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阿城区现已发展乡村游经营业户238家,评定乡村旅游星级定点单位83家,农副产品加工公司20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游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

  “地到户,田到边,人定心”,阿城区严格规范、高位推动,确实权,颁铁证,土地确权工作成效初显,为全省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全面开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