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媛:"麦心永恒"让"高冷"非遗走进"寻常百姓家"

20.06.2017  02:32

第四届中俄博览会现场,正在展出的“麦心永恒”专利产品——麦秸画材料包。新华网发  

哈尔滨市育红小学的学生们在课堂上认真地制作麦秸画。新华网发

第四届中俄博览会上,陈慧媛正在向社区的负责人介绍麦秸画。新华网发

哈尔滨商业大学麦心永恒工作室的大学生“创客”陈慧媛。杨昊摄

  在第四届中俄博览会和第二十八届哈洽会的黑龙江文化展区内,首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项目集中展区”。来自省内9所高校的大学生们,带着自己“双创”的百余件产品亮相展会,让人耳目一新。

  据介绍,这次参展的产品是选调哈尔滨工程大学等9所高校12个“高科技文化+项目”,集中展示我省大学生在“双创”工作中文化产业、文化创意、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成果,为大学生“双创”项目提供展示空间和融资平台。

  展会期间,来自9所高校的大学生们带着自己研发设计的产品,走进了新华演播间,与网友们分享首次参加中俄博览会的感受。

   新华网:新华网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访谈》,现在做客新华演播间的是哈尔滨商业大学麦心永恒工作室的大学生“创客”陈慧媛。

  新华网:麦心永恒工作室,名字很特别,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的项目吧。

   陈慧媛: 麦心永恒是一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主要是进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秸画的创意产品的开发,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地走进“寻常百姓家”。现在我们的团队有12人,全部是由哈商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的。

  麦秸画源起于隋朝,以麦秸秆作为原材料,通过蒸、染、雕、烫、粘贴等十二道工艺,再进行设计造型而形成一种艺术作品。因为麦秸秆质地十分脆弱,所以必须纯手工制作,现在能熟练掌握麦秸画制作工艺的艺人平均年龄已经82岁了,因此,呼吁大家了解麦秸画、喜欢麦秸画、传承麦秸画是我们团队的首要任务。

   新华网:12个人来自多个不同专业,最开始你们是怎么和麦秸画结缘的呢?

   陈慧媛: 说到与麦秸画结缘,其实是在一次课外调研活动上。那次我们是去调研哈尔滨市工艺美术厂,也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到这种古老的工艺,当时觉得很震撼。

  在经过深入了解后我们发现,麦秸画艺人的年龄普遍偏大,难以顺应时代进行推陈出新的改变,麦秸产品已经出现样式陈旧、缺少创意等市场劣势。我们很担心这么宝贵的艺术形式会难以为继,所以回到学校后,大家下定决心要为麦秸画工艺引入新的商业模式,让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

   新华网:你提到的引入新的商业模式是指什么?

   陈慧媛: 我们最大的一个创新是自主研发了麦秸画材料包,并于2017年4月成功申请专利。麦秸画材料包是由简易麦秸画和各种基础工具构成的,通过这种简单、便携的材料包,将麦秸画工艺引入到小学课堂,让更多的小学生对麦秸画工艺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就在这次展会前不久,我们将麦秸画材料包引入了哈尔滨的育红和大同两所小学校。通过课堂上这种教学和手把手的指导,很多孩子都对麦秸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说有的还拿着自己的作品向家长“炫耀”,这就达到了我们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了解麦秸画、喜欢麦秸画的目的。

    新华网:除了让麦秸画进校园外,你们还采取了什么创新的推广模式?

   陈慧媛: 说到这儿,还要感谢中俄博览会这个平台。就在这次中俄博览会开展的第一天,有一位社区的负责人在我们的展位前了解了麦秸画的背景、制作工序等等,并决定将麦秸画引进社区,现在合作正处于洽谈阶段。所以接下来,我们一方面会继续麦秸画进校园的活动,同时,也努力让麦秸画走进社区,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家里。

   新华网:通过展会你们拓宽了推广的渠道,那么你认为大学生创业项目进展会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哪里?

   陈慧媛: 首先是一个宣传展示的作用,像中俄博览会上就有很多俄罗斯友人,他们在了解了麦秸画的制作过程之后,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断说着:“it’s amazing!”通过展会,让中国的传统艺术走了出去。

  更重要的是,通过展会我们有了更多意向合作和订单。展会这几天我们已经与“龙贸通”平台达成了合作意向。我们还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参加了深圳文博会,展出了我们的专利材料包和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索菲亚教堂》、《东北虎》等麦秸画作品。当时上海市教委就订购了200个麦秸画材料包,准备在上海的小学里进行推广。(完)

第四届中俄博览会吸引1.3万余名客商参展
  新华社哈尔滨6月14日电(记者马晓成)第四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14日晚在哈尔滨开幕,目前已吸引74个国家和地区的1.新华网黑龙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