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东 古树临风画意浓

19.06.2016  16:28

   陈远东 笔名石墨,乐愚。199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硕士。现为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副教授,黑龙江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访问学者。

  陈远东是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主任,教大学生画中国画的,在校园里的名气是响当当的,而让他在画坛上脱颖而出的是其意笔花鸟,说“花助人香”并不为过。

  陈远东骨子里对古树就有一种特殊情缘,他笔下的《古树临风》系列作品,画面古树蟠虬,墨色淡雅,气韵雅致,足见其笔墨特点。陈远东说,他看到古树就有一种冲动,画上古树便陶醉其中,正是久久割舍不下的树缘,让他为古树狂,为古树造像。

  作品受北宋画家李成的影响很深

  陈远东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儒雅和淡定。走进他的画室,便见郁郁葱葱、花枝招展的树木花卉。他平时在家,喜欢侍弄花草树木,鸭爪木、橡皮树、凤尾竹、发财树在他的精心呵护下,造型奇特,成为他写生作画的第一素材。

  陈远东说,他的《古树临风》系列作品,画风受北宋画家李成《读碑窠石图》的影响很深。《读碑窠石图》表现冬日田野上,一位骑骡的老人正停驻在一座古碑前观看碑文,近处陂陀上生长着木叶尽脱的寒树,却保持着坚韧、顽强、苍劲的精神力量。陈远东能体会到李成寄于画中的意境。

  陈远东重视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研究,他深知自然山水体貌结构的规律及其在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中的变化特征,在师法自然的过程中创作了《一番秋雨润池塘》、《寒塘烟岚》、《野逸出尘》等二十余幅影响很大的作品,其中有几幅作品参加了全国花鸟画展,其中《一番秋雨润池塘》获2014年全国花鸟画优秀奖,被中国美协收藏。这些“淡静隽永”的作品获此殊荣,想必当时陈远东的感觉一定是非佛即仙了吧。

  陈远东在创作《古树临风》系列作品时,用浅绛、淡墨涂抹,从虚处落笔,采用避实就虚、清虚脱俗的手法,即用“暮霭沉沉”、“流水潺潺”、“烟波浩渺”的“”,来衬托“一池寒塘”、“几只芦雁”、“一轮明月”的“”,营造出清新空灵的意境,于灵动的笔墨间凸显“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意境,传达一种古意和意境,让观者产生对逝去历史的追忆和时代变迁的感慨。

  谈到《寒塘烟岚》,陈远东嘴角微微上扬一下,这幅获奖作品,是反映北方大地冬季荒寒之美的,丹青赋色为主,自然景色是一种点缀,寄托感喟,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荷叶的笔墨处理,主要采用传统山水画的披麻皴法,以书法用笔来刻画枯黄的荷叶,这样处理后,荷叶鲜活、逼真。

  传递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精髓

  《寒塘栖雁》是黑龙江省中国画学会首届作品展的参展作品,是一幅六尺整幅的水墨丹青兼工带写的花鸟画,没想到,作品一经亮相,便被多家美术馆和个人收藏。画这幅画时,陈远东有意识地尝新:画面采用全景式构图。画面下方的前景部分采用传统构图法,笔墨借鉴了明代吕纪的表现手法,山坡和枯枝采用的是山水画的写意笔墨语言,运用书法用笔的节奏,体现线条在宣纸上所产生的干湿、浓淡、华润、松活、灵变、沉着、潇洒、挺拔、刚健、遒劲等多元变化;画面中心部分,4只芦雁抱团栖息,芦雁的背部翎毛,运用的是传统工笔丝毛和披毛相结合的画法,翎毛如此晕染,就有了神奇的质感,再结合晕染的方法来刻画芦雁的形体,芦雁似乎也有了性灵;古树采用山水画中树石的皴法用笔,表现树木间相依、相恋、相生的美好;竹子和芦草的用笔,用的是双钩填色法,两只斑鸠点缀其间,传达了宁静、悠远的意境;画面背景借鉴了西画中水彩湿画法中的整体罩染,荒寒疏远的氛围一下子被烘托出来。

  《林里清风》中无论是树木还是飞燕,都是用传统的技法,读者不难看到,飞舞的双燕玩耍嬉戏,忘记了人世间的名利世俗之争,而两棵枯树的描摹,传达了清雅而空灵的画面意境,是画家在喧嚣的都市中寻寻觅觅,对宁静和谐生活的美好愿景。

  还有《月下》《古韵》《听风》《幽居》《古韵清风》,是应中韩国际美术作品画展之邀创作的,这些作品主要传递着几千年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精髓,在画面构图与物象造型上,又融入了西方绘画的造型理念,韩国美术界同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月下》被主办单位收藏,完全在陈远东的意料之中。

  记者手札

  读“”是学习,读“”何尝不是呢!描摹古树,陈远东感受到的是古树扎根大地的深入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这些年,陈远东以这种精神画画为人,甘于寂寞,默默奉献,践行着画家为时代、为社会、为人民造像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