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降低中考难度实行课改堵住“乱补课”

03.03.2018  13:10

  新学期前,学生和家长们收到来自教育部的“好消息”——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重拳整治校外培训。为了抢占教育高地,不输在起跑线上,补课现已成为部分学生的常态,高额花费让家长苦不堪言又不得不身陷其中。校内减校外补,学生不堪重负,已成社会顽疾。

  据了解,针对校外培训班补课等乱象,2017年暑期开始,哈尔滨市教育局已率先出拳剑指“三乱”。截至目前,全市查处违规文化培训机构1268家,处理人员265人,查处在职中小学教师91名,省属高校教师2名。

  “四部门的专项治理,为今后哈市开展中小学生减负、整治教育乱象工作,确定了更好的思路。”市教育局局长王长文说,针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教育部门将重点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上下功夫,完善课后服务,抵制各学段“抢跑”行为,执行“零起点教学”,给择校热降温,让群众分享优质的教育成果,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又有质量的教育。

   剧场效应”下的补课班大戏

  在今年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孙艳宇提供了一组数据:每所小学1-5年级平均6个班,每班学生40人~50人,其中一年级补课率5%,二年级补课率20%~30%,三年级以上学生补课率高达80%~90%,家庭收入的一半甚至多半都投入其中。与孙艳宇有类似感受的代表不在少数。市人大代表苗中林认为,现在每个孩子每月课外补习、培训等费用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十几万元,这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实在难以承受。

  进入假期,4万元至6万元不等的小升初保过班,一小时60人、人均500元的面谈集训班,单科5000元起的刷题班……各类补课班层出不穷,俨然“只有家长想不到,没有培训机构开不了”的阵势。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家长送孩子上培训班只是因为“周围的孩子都在上”。就像在剧场看戏,因为看不清楚,前排观众站起来,后排观众也只好被迫起立,最后导致全场站着看戏的“剧场效应”。为了不让孩子掉队,只能无奈加入培训大军。

  由此衍生的乱象令人瞠目,“小豆丁”从二年级开始,下午告别老师和同学,进入强化班,4年级时已学会了初一课程;某培训机构开设小升初刷题班,报名现场堪比春运,很多家长凌晨4点排队,只为求个好座位……“家里没个上学的,都不知道补课有多贵!”不少家长谈到补课就激动,可还是被五花八门的补课班掏空了钱包。

   三种“病因”导致补课综合征

  乱象不治,隐患难除,但“治病”还需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去年7月17日暑期开始,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乱办班、乱补课专项治理行动。教育部门采取“一堵多疏”措施,在“”上,破解教育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规范教学标准、抓教育常规;树“四有”好老师,抓师德师风;推进课程改革,给中小学生减负;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政府“买单”延长小学生课后服务时间,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在暗访调查治理中,我市教育部门同时开展了一项工作,对乱办班乱补课现象进行调研后发现,唯分论、教材版本不一、审批监管缺失成为补课乱象的成因。

  “社会性的应试教育和‘择校热’等催生了补课市场。”市教育局纪检监察室主任索嘉浓说,考试至上、分数至上,使得学生家长之间相互攀比,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补课风气,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一考定终身”等传统观念使得许多家长宁愿省吃俭用,花费再高也要把孩子送去补课,导致补课风气持续升温,民办学校小升初“择校热”的产生,也导致补课问题愈演愈烈。

  教材版本不统一、学制不统一也催生了补课热。在我省,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过程中,存在着人教版、科教版、苏教版、湘教版等多个版本,小学、初中存在着五四制和六三制,仅在语、数、外、理、化五门主科中,彼此不衔接的知识点就达几十个,教师只能一边教一边补,课时有限来不及补的,学生只好到课外辅导机构去“开小灶”。

  审批监管缺失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教育问题的滋生。目前,社会上文化补习、技能培训和文化咨询等多种社会教育培训和咨询机构分别由教育、人社、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审批,很多培训机构长期处于监管盲区状态。有的打“擦边球”,以注册文化咨询公司的名义变相办学;有的利用文化培训机构某些层面监管职责不够明确存在执法难的问题。因此,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制度势在必行。

   校外培训专项治理方案”将出台

  据悉,在四部门发布“严查培训机构”相关通知后,我省将出台相关文件,哈市也将参照省里下发文件制订方案,实行部门联动,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乱象。

  “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源头治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从根本上推动教育‘三乱’问题得到解决。”市教育局局长王长文说,教育部门将继续集中整治在职教师违规有偿补课等问题,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推进课后服务等工作。

  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我市把核心素养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全市深入推行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配额生政策等措施,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严禁将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与升学的依据,重点规范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满足教育需求,给择校热降温。推进中考制度改革,降低中考难度,完善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政策。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同时,按照四部门联合通知要求,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整改,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机构,责令其停止办学并妥善处置,对不具备办证条件的,不得再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此外,还将查处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查处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