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雕像更需拆除的 是地方政府的政绩观

14.09.2014  13:26

   比雕像更需拆除的是地方政府的政绩观

  □张剑

  柳州市日前发布《柳州市清理整治奢华浪费建设工作方案》,全面清理整治奢华浪费建设。按照《方案》要求,从9月8日起,柳州开始拆除尚未完工的位于风情港旁边的柳宗元铜像底座。这座柳宗元雕像高达68米,可以360°旋转,预计花费7000万元人民币,当时欲建设成为“国内最高的人物铜像”。

  本欲借柳宗元这一高大形象来提升本地知名度的柳州市,可能怎么也没想到这样的建设会触碰其新近颁布的《柳州市清理整治奢华浪费建设工作方案》的“红线”。而一些部门基于对政策的服从和自我责任的厘清,这座耗资巨大的雕像也只能在政策的相互折腾中被拆掉其正在构建的“容颜”。

  违规建筑挡拆,这本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说建就建、说拆就拆的行政决策,到底将纳税人的钱当成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柳州独有。当一些城市在经济发展上后劲不足,而地方政府又需要立竿见影的政绩表现时,他们便只能通过最原始的高、大、全的表现形式,通过塑造雕像、打造地标、依傍名人等方式在软实力上博出位,比如此前的宋庆龄雕像、玛丽莲·梦露雕像。而尴尬的是,它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让为政者看到自我政绩的快速表现,但这种大跃进的举措,它始终托举不起城市的外延与内涵,而由它衍生出来的政绩,其命运终归只会昙花一现。所以,常识告诉我们,当下最要紧的,还在于如何破除地方政府心中的政绩观,如何让他们通过最普通的表现形式建构起城市的美好未来。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