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捞车牌赚钱合适吗

28.07.2015  12:19

  恰恰因公共服务质量难孚众望,才迫使人们不得不相信市场,才让市场原则压倒一切,甚至超越了对文化、历史、传统的尊重。

  武汉市连日暴雨,致许多汽车的车牌脱落,73岁李老汉在齐腰深的污水中摸回20副,每副喊价100元卖给原车主(实际成交价多为三五十元),消息传来,引发各方争议。

  支持者认为,李老汉付出了劳动,理应获取报酬;而反对者认为,这是趁火打劫,有损文明;学者认为,适当收取酬劳是可以的,但不应超原价值的20%;而当事车主觉得,重办车牌既麻烦又花钱,不如和李老汉协商。

  有趣的是,绝大多数网友对李老汉持赞同态度,这体现出人们市场意识的提升,但也应警惕,不应把市场原则滥用到一切领域。

  对于持“市场至上”观的人们看来,不许李老汉收费,将来谁还肯在污水中捞车牌?这事实上鼓励了人们互不帮助,最终伤害的是丢车牌者的利益。如果允许收费,捞车牌的人会越来越多,通过竞争,捞车牌的价格将不断回落,趋于合理。

  但,不应忽略这样的前提:“雨中捞车牌”未必是一个市场,因其偶然性大,无法稳定、持续经营,且受外部条件制约,如城市排水系统提升,则这个“市场”就会消失,这就鼓励了少数人为了既得利益而去破坏公共设施,较典型的例证是,当年凡是有小店主经营公共电话处,周边投币式公共电话必遭破坏。

  应该看到,李老汉的收益源于不可抗力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如果这也能成为生财之道,则将来谁遭遇病患、车祸、溺水时,救助者都先谈价钱,谈不拢便拒绝施救,这可怎么得了?事实证明,这世界并不只有市场,绝不能将市场原则应用到一切领域。既然“雨中捞车牌”未必是市场,我们就不能完全从市场的角度来评判它。

  可问题在于,长期以来,我们有这样一种错觉,觉得市场最公平,信市场总是没错的。其实不然,以肾脏移植为例,由于资源有限,不得不按市场原则分配,导致活体肾价格畸高,由此引发道德危机:有钱人就算不急需,也能先得到,穷人即使急着救命,也无法得到,人生而平等,可到此时,富人却有了先活下去的权力。

  偏信市场,一是因为市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过大,二是因为在市场之外,还不易找到更公平的空间。即以本案论,如不从李老汉手中买牌子,几无其他的解决之道,至少李老汉不会推诿、拖拉和傲慢,而真去补一趟牌子,情况就不好说了。

  那么,为什么不能把补车牌变得更方便、更快捷、更温和一点呢?若如此,又有谁会找李老汉去买牌?这也许并非个案,恰恰因公共服务质量难孚众望,才迫使人们不得不相信市场,才让市场原则压倒一切,甚至超越了对文化、历史、传统的尊重,可一个人人只会从利益角度思考问题的社会,又如何能长久?这值得我们深思。

  蔡辉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