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大兴安岭探索停伐转型的突破口
新华社哈尔滨3月11日电题:林海雪原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大兴安岭探索停伐转型的突破口
新华社记者 王凯 、马知遥
茫茫林海雪原,金山银山就在那里。
自2014年4月起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国有重点林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的人们,依托独有的地域特色以及丰富的森林、冰雪资源,重新找到了新的转型发展之路。
(小标题)游客“喧闹”唤醒冰封的林海雪原
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和天然林主要分布区之一,森林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丰富。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这一林区进行了持续大量的木材采伐,造成森林资源总量锐减、质量骤降。
为保护生态环境、恢复森林资源,2014年4月1日,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上万名林业工人转岗分流。停伐后的林区在坚守生态资源“红线”的前提下,全面转向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发展替代产业。
“冬季是我们这的旺季,不少国内外游客都慕名而来,欣赏冰天雪地的美景。”在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北极村开办家庭旅馆的村民王少亭说。
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中国最冷小镇”大兴安岭呼中区,有着我国气象记录的最低值--零下53.2摄氏度,这里有中国第一大、世界第五大寒温带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在多布库尔景区,游客们体验地窨子、小火炕,在户外抽冰尜、马拉爬犁……浓浓的冰雪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去游玩。
在游客的“喧闹声”中,冰封的林海雪原醒了。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开始成为大兴安岭林区人停伐后产业转型的“指挥棒”。
(小标题)旅游业成林海雪原支柱产业
为实现木材停伐后林区经济顺利转型,以森林湿地、冰天雪地为特色的旅游产业,逐步成为大兴安岭地区“后停伐时代”的支柱产业。
大兴安岭地区旅游局局长孟利说,大兴安岭地区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位列大兴安岭“六大产业”之首优先发展,打造国内著名的森林度假和冰雪体验旅游目的地。为此,地区成立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旨在通过建立旅游项目开发例会研究决策制,杜绝盲目开发和同质化低水平竞争。
除此之外,大兴安岭地区还提高了发展旅游业在政府考评中的指标权重,形成旅游目标责任考核倒逼机制,强化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产业规划论证、资源整合、项目策划等方面的综合统筹能力。
大兴安岭地区旅游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地区累计建成旅游景区23个、旅游星级饭店9家、家庭旅馆152家、高档木质别墅30栋,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6200人。
图强林业局北极泉度假区2012年开业。原林业局木业公司职工、现任度假区宾馆领班的孔宪凤说:“一到夏天,许多北京等地的游客就来到漠河旅游‘找北’,把这一带都带火了。我们一些林业职工现在都在这里上班,月工资2000元,比过去增加差不多1倍。”
(小标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守住“金山银山”
林区停伐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起到了明显保护作用。据大兴安岭地区权威部门测算,2014年与2013年相比,全区有林地面积增加4.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增加0.49%。
生态优势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童话王国似的雪原,让众多慕名“找冷”者说“一辈子难忘”;绿色王国的林海,让接踵而至的“吸氧”者“醉氧”……
大兴安岭地区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在2013年林区还未停伐时,全区年接待旅游人数为380.31万人次,旅游收入为35.94亿元。2015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456.0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42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已占到全区GDP的16.22%。
孟利表示,依托冰雪以及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大兴安岭拟于“十三五”期间建成5大旅游露营地,3条串联全境的森林生态自驾游线路,新增3A级以上旅游景区20个,让生态环境成为林区永久的“金山银山”。
按照规划,到2020年,大兴安岭地区旅游业预计实现总收入91亿元,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达到22%,旅游业有望成为林区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和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