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多经典少雷同化 抗战影视剧如何走向经典
国内的电影银幕和电视屏幕上,几乎每年都不乏全新创作的抗日战争题材影视剧作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电影和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此类题材的影视剧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同样属于世界反法西斯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国观众对国外电影《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电视剧《太平洋战争》等作品的认知和熟悉,显然远远高出了国内的作品。数量庞大的创作背后,国内抗战题材影视剧如何才能走上经典化之路?
数量多、经典少,问题何在
《百团大战》《根据地》《战火中的芭蕾》《诱狼》《开罗宣言》等10部重点影片、《东方战场》《东北抗日联军》《巨浪》《黄河在咆哮》《吉鸿昌》等12部重点电视剧,共同构成了电影电视剧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宏大阵容。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介绍,在今年集中展播、展映的这批抗战题材重点影视作品中,电影《百团大战》和电视剧《东方战场》尤其引人瞩目,二者在视野的拓展、史实的开掘、史诗性场景的塑造、艺术的表达等方面,均较以往的同类题材影视剧作品有所进步。
一直以来,抗战题材都是中国影视剧创作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1931年,几乎就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同时,抗战题材的电影作品就开始涌现。几十年来,《风云儿女》《地道战》《鸡毛信》《铁道游击队》等影视作品成为一代代中国人难忘的记忆。近些年,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电影和电视剧创作日益繁荣,每年都有不少抗战题材的作品出现。
“在近年来的创作中,随着史料的开掘,中国抗战的各方面力量在影视剧中都得到了反映,这其中不仅包括正面战场和后方战场,甚至还包括了老百姓的‘草根’抗日故事,这其实也是一种创作观念的进步。”文艺评论家范咏戈说。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也表示,在一些重点作品对抗战进行史诗性表现的同时,近年来,一些影视剧在艺术表现方式上别出心裁,如电影《君渡君渡》《刘老庄72烈士》等,都作出了新的探索。与此同时,过去影视剧创作少有涉及的飞虎队、中国远征军等题材,也开始进入创作者的视野,未来的抗战题材影视剧或将为观众认识和了解历史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角度。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虽然抗战题材影视剧的数量颇多,有的作品也体量庞大,但回顾过去许多年的作品,真正能够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却并不多。尤其对于年轻观众来说,提起反法西斯题材的影视剧,国外的电影《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电视剧《兄弟连》《太平洋战争》,则成了其心目中的经典。与那些被全世界观众铭记的作品相比,中国的反法西斯题材影视剧究竟存在哪些差距?
影视剧应避免雷同化
“有人说,这两年观众冷淡了抗战题材的国产影视剧,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正是因为抗战题材影视剧在创作上过多的雷同化的情节,才让其失去了很多忠实的观众。”范咏戈说。
任何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总有其发展和成熟的过程。苏联的反法西斯题材影视剧曾经受到全世界观众的喜爱,而事实上,它也经历了艺术创作上的巨大转变——从全景式、史诗式的大制作,发展到从基层官兵视角出发的“战壕真实派”,最后后者几乎完全取代了前者。
“表现战争,最终是要表现战争中的人。从生硬再现,到艺术再现;从宏大的战场,到人性的刻画……这其实就是艺术创作逐渐成熟的过程,而从中不难发现,类似《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样的电影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也正是因为刻画出了战争中人性的复杂。”范咏戈认为,当前中国的抗战题材影视剧创作显然还没有做到对人性的深入开掘和表现,而是局限在已有的题材范围内加入“打打杀杀”。“创作者懒于了解历史,不愿意真正走近历史,视野和题材上的雷同也就不可避免。现有的影视剧所触及的历史其实是非常有限的,从佐证历史的角度看,抗战影视剧还有欠缺。”
当然,近年来也不乏在创作上另辟蹊径,并在播映期间备受关注,甚至形成社会话题的抗战题材影视剧,如电影《风声》《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电视剧《悬崖》等。虽然这些影视剧中的一部分在播映过程中一度引发争议,但总体上仍然得到了许多观众和业内人士的认可。“它们从一开始就非常强调其市场定位,所以在整个项目运行的过程中都会注入很多的商业元素。比如,创作中从一个观众感兴趣的角度切入、拍摄中使用明星、采用更多的社会营销策略等。在不违背大的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可以说这类影视剧很好地拓宽了抗战题材的艺术表现纬度,从而让历史、艺术和观众真正实现了互动。”影评人虞昕说。
“传统的正面表现战场的影视剧,只是这类题材创作的一种方式。”饶曙光认为,影视剧要真正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力,就必须在思想和情感上实现与观众的互动,让观众从被动观看转变为主动观看。“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抗战题材影视剧的播映让观众了解和认识历史,仅仅依靠政府的呼吁和推动是不够的。从创作、发行到播映,都需要从业者用更多的智慧,积极采用市场的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警惕走向另一个极端
关于抗战题材影视剧,近几年被诟病最多的问题就是一系列抗战雷剧的出现。弹弓打飞机、手撕鬼子、石头砸飞机……尽管从2013年开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就开始对不尊重史实、过度娱乐化的电视剧进行整治,但两年多来,此类电视剧并没有在电视屏幕上绝迹。
业内人士分析,对于不少电视剧出品方来说,抗战题材电视剧的拍摄在当前具有相当强的操作优势:题材容易通过、拍摄周期短、拍摄成本低……因此,一些不负责任的出品方不惜在内容上以“奇”取胜,而一些播出平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则利用部分观众的猎奇心态,任由抗战雷剧大行其道,这正是抗战雷剧屡禁不止的利益逻辑。
“另一种不好的现象是,明明可以用少量篇幅就能讲明白的故事,为了卖更多钱,非要‘注水’抻得很长。”范咏戈感慨,“某部抗战题材的电视剧,用了整整一集的篇幅表现‘百乐门’夜总会的歌舞升平,让观众不知道出品方用意何在。”
“出现这样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商业利益的过度追求。从只重说教、不重市场,到只重商业、不重历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我们在抗战题材影视剧创作中必须警惕和克服的。”饶曙光说。
此外,饶曙光还指出,对本民族抗战历史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所占地位的认识不足,也是影响国内抗战题材影视剧创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巨大援助。但是,在过去的影视剧创作中,创作者对于这些历史问题的思考显然不足。中国影视剧创作的全球化视野和历史深度,确实还需要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