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冈县全力提升生态林业建设水平

28.03.2016  16:51

      近年来,黑龙江省青冈县为巩固生态林业建设成果,面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立足提高生态林业建设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创新造林模式,倾心打造精品工程。近几年,青冈县着重实施“围村、围路、围田、围城、围园区、围流域”的“六围”造林绿化工程,在造林模式上进行了创新。首先是以道路绿化为重点,实施造育结合模式。选择主要公路两侧,采取“育造结合、乔灌结合、景观与生态结合”的园林化造林方式,栽植风景绿化树种。利用五至十年时间,逐级对树木进行隔行移植,通过出售苗木,创造了良好经济价值。目前,已推广3700亩。其次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实行造林与造景结合模式。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形成“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格局,结合当地村屯绿化实际,主推三种绿化模式。一是生态小区模式。对近两年规划建设的中心村楼区内外,辟建绿色生态小区,总体布局与住宅区、广场、道路有机结合。在树种选择上注重多样化,高低错落、针阔结合、乔灌搭配,实现了春显生机夏赏花,秋观果景冬见绿的景观效果。二是五位一体模式。对道路、桥涵、院落较规范的自然屯,在绿化设计上立足实施“护村林、护宅林、街道林、庭院经济林、闲田隙地见缝插绿”的五体一体模式。三是景观通道模式。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道路营造景观绿色通道,进行“两路三带”设计。即在路中间隔离带内建设“一带”景观花园;由树、篱、花、草组成,将一路隔成“两路”;同时在道路外侧建设“两带”高标准的行道树,做到乔灌、针阔、高低错落的有机结合。

      第二、放活造林机制,合力扩大林业规模。针对当前造林难度大、投资多、管理难、经济效益不显著等特点,青冈县着重在机制创新上做文章。一是谁造谁有机制。对农户房前屋后的护村林和护屯林,多数采取村上统一做好树床,林业局提供苗木,林地无偿使用,农户自行栽植,谁造谁有的方式。农户无偿使用土地取得的经济效益,用于回报对街道林的抚育管护。二是股份合作机制。对原有用材林改造或新开辟的大片宜林地,采取股份制合作的形式进行造林,在造林模式上,部分地块采取育造结合形式,大力营造经济适用型用材林,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目前已发展股份制合作的用材林达1000亩。三是多元投入机制。为解决生态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重要区域资金投入不足问题,青冈县政府采取整合相关部门资金,集中投资打造的形式。对于美丽乡村建设,从新农村建设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开发商投入一部分,乡镇挤出一部分,林业局投入一部分等办法进行绿化建设。对于小流域治理,由水务局拿出一部分资金,先期完成削坡等土方工程,再由林业局投资植树造林,加快了造林绿化进程,有效提高了建设质量和水平。

      第三、强化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保障能力。面对当前林业发展的总体形势,青冈县迎难而上,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一是采取县领导包片,林业局工作组包乡,乡镇干部包村、包地块的措施,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及时解决在造林绿化各个环节上出现的问题,确保造林绿化工作顺利完成。二是通过出台管理办法,对造林绿化过程中的栽植、抚育、管护、移植、采伐、检查验收、资金管理等各环节做出明确规定,让全县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有章可循。三是成立工作组深入地块,对春季造林和秋季整地工作边检查、边指导、边核查、边通报。通过定标准、强指导、严验收,促进工作进展。四是将林业工作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对任务完成情况、达标情况进行细化考核,提高各乡镇对林业工作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