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人才培养如何重现辉煌?

11.08.2016  14:35

  回首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的历史,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诸多音乐名家和音乐名作,竟然与哈尔滨这座城市息息相关。一百多年来,在黑土地出生,在哈尔滨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的音乐名家,占国内知名音乐人中相当的比例。音乐人才辈出的哈尔滨,如何让本地音乐人才的培养不断代,乃至重现当年的辉煌,引发了众多业内人士的思考。

  黑土地,音乐人才成长的摇篮

  历史上,从十九世纪末,哈尔滨成为西方音乐传入中国的重要窗口,培养了中国首批西洋音乐艺术家。在这里出生、生活、工作过的音乐家代表人物多达200余名。黑龙江音乐博物馆馆长、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苗笛介绍说,从音乐名人看,哈尔滨雄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哺育出众多音乐名人。“西部歌王”王洛宾的音乐之路开始于哈尔滨。此外,世界著名音乐家艾·梅捷尔、朝比奈隆、朴元植等,都曾在哈尔滨工作、生活过,与哈尔滨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在中国现当代音乐发展史上,吕骥、向隅、李劫夫、马可、黄准、尹升山、秋里、沙青、傅庚辰、傅聪、谭抒真、蒋开儒、李双江、金铁霖、刘诗昆、滕矢初、刘锡津等音乐名家的成长轨迹,都与哈尔滨密切相关。在音乐教育、乐团指挥、独唱独奏等方面,黑土地培养出的音乐人才如同璀璨的群星,为祖国为家乡赢得了崇高的荣誉……

  如今,哈尔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音乐之都”称号,蜚声海内外的“哈夏”音乐会已成功举办了33届,今年的国际参与度更高,仅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一项,就云集了来自21个国家、68所世界级音乐学院的180位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施洛莫·明茨、林恩·哈瑞尔等13位国际顶级弦乐艺术家不但担任比赛的评委,同时还与著名的柯达伊四重奏等多位驻赛事艺术家,相继为哈尔滨带来了十几场高端音乐会,让很多乐迷大饱耳福。

  人才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

  哈尔滨的音乐氛围,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并不逊色,据统计,哈尔滨人均钢琴拥有量居全国之首,哈尔滨琴童数量在国内也名列前茅,理查德·克莱德曼、郎朗等知名钢琴家都曾赴冰城与琴童进行互动演出。在哈市开办钢琴学校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学琴的孩子大部分从4岁左右开始学习,她的钢琴学校现有60多名学生,已经学习了四五年,一直坚持至今。

  哈尔滨音乐学院教学负责人陶亚兵教授说,纵观世界一流的音乐家,都是从幼年就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培养,从而成为尖端音乐人才。目前哈尔滨的音乐氛围很好,学习音乐的孩子很多,但是他们绝大部分只把音乐作为业余爱好来发展,加上师资的良莠不齐,很多琴童都没有接受全面系统的基础音乐教育,比如试唱练耳、基础乐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合唱与合奏、重奏等一系列的音乐配套课程,都是缺失的。陶亚兵说,目前哈尔滨音乐学院的师资力量还是不错的,有多位来自俄罗斯著名音乐学府的外教,还要继续向国内外招聘知名音乐家任教。本次学院承办的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不但让老师和学生们具有了国际视野,了解到国际一流音乐家及比赛选手的水准,同时还通过勋菲尔德“大师班”,为哈尔滨各个层次的音乐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但是我们还是要努力建设哈尔滨音乐学院自己的附小和附中,用专业师资力量培养自己的人才,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打破目前“艺术生源格局”的局限。

  音乐教育,重“”更要重“

  随着琴童数量的增多,哈尔滨一些音乐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导致师资水平良莠不齐。为此,著名作曲家杨人翊建议,即使是把音乐作为业余爱好学习,也要尽可能选择专业和规范的学校及老师。

  若想走上音乐专业的道路,则需要慎重选择,盲目地学音乐可能会走许多弯路,所以选择好的学校和老师非常重要。

  苗笛分析说,哈尔滨在历史上拥有的音乐文化的繁荣以及人才辈出的优势,能否不断延续?需要我们对历史和未来有一个客观而清醒的认识。从音乐教育的方面看,二十世纪的1921年~1962年,西方音乐家在哈尔滨先后兴办了大型专业音乐学校6所,专项音乐学校近30所。这些音乐学校最大的特点是师资水平高、教育制度科学。学校的教学权利在由教授组成的“艺术委员会”,对教师和学员一律实施严格的淘汰制,能在学校任教的老师、能坚持到毕业的学生,都是具有“真才实学”的。这就是哈尔滨外侨音乐学校办学成功的经验所在。

  在采访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期间,记者接触的多位国际顶级音乐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对音乐的热爱和想象力的重要性,还有音乐家本人对作品的独特理解。他们一再提醒琴童,技术固然重要,但是学习音乐首先是对它的兴趣,从而上升到对它的热爱和享受。(记者杨宁舒谭湘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