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东北大豆市场能否“风平浪静”?

10.12.2015  12:09

  还记得今年10月份东北产区大豆价格一路下调,带来的则是"买涨不买跌",加上苦于没有市场需求量,有价无市特征较为明显,但在11月份南方产区大豆价格追涨的时候,东北产区大豆不甘落后,并没有像十月份那么"风平浪静",局部地区价格开始出现小幅波动。进入12月份以后,东北大豆能否彻底打破平稳,在涨与跌选择中其价格又将何去何从?笔者认为12月份东北大豆价格平稳主基调虽难更改,但缺乏明显利好支撑,其价格回落风险也在加大,不过在元旦、春节的补库周期中,优质大豆价格行情比较看好。具体分析如下:

  东北大豆市场行情持稳

  11月末12月初东北地区普降大雪,基层大豆购销受到一定影响,购销显迟滞也限制了价格波动空间,虽然局部价格略有上调,但多数地区稳定。黑龙江油脂企业多疲于收购,油豆市场有价无市;食品豆市场仅粮库大量收购,销区需求量明显低于往年,这与东北大豆今年品质有很大关系。南方大豆价格优势凸显加剧了东北豆滞销的局面,今年安徽、河南大豆较往年低1000元/吨以上,占据了销区大部分市场。截止目前,黑龙江地区食品豆主流收购价格3700-3800元/吨,与12月初基本持平;油厂大豆收购价格为3200-3540元/吨,与12月初持平;国内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主流在2980-3030元/吨,少数在3100元/吨,继续保持稳定。虽然目前东北大豆市场行情多数持稳,但近期部分粮库对市场行情的普遍看空导致有调低收购价格的动向,或者暂停收购整理库容。笔者认为在"元旦"、"春节"的补库周期中,东北大豆仍将维持弱势,大豆质量差是"硬伤",市场收购大豆的重心仍将在南方大豆与进口大豆上。

  大豆供应宽松影响持续发酵

  由于船期推迟,10月中国进口量仅为553万吨,比原先预期的600万吨低,但仍比去年同期提高34.9%。笔者在10月月报中提到过,因受前期巴西最大港口装卸率的下降,令巴西大豆到港延期明显,影响到10月份大豆的进口量,部分船期延迟至11月份。11-12月是进口大豆恢复期,初步预估11月进口大豆到港量在750万吨,12月则将回升到850万吨以上,整个四季度大豆到港量高达213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4%。随着进口大豆陆续到港,港口大豆库存总量出现明显上涨趋势,特别是自11月初至中旬,此阶段库存涨幅较大,而10月基本维持震荡趋势,这也直接印证了笔者之前说过的10月船期延迟,部分推至11月,导致11月开始港口大豆库存持续增长。此外,随着国内供应的持续增加,接踵而来的就是油厂持续增高的开机压榨率,尽管11月因豆粕胀库问题部分油厂出现停机情况,不过整体开机率依旧维持在50%以上,大豆总压榨量也出现明显增长。

  不过我们在担扰进口大豆供应压力的同时,市场仍有利好消息显现,那就是进口大豆压榨利润上涨。受美豆价格反弹的影响,国内油粕价格走势较强,进口大豆压榨利润上涨,据统计截止目前,山东日照地区现货压榨利润为44元/吨,江苏张家港地区为41元/吨,广东湛江地区为-38元/吨,较上周上涨50-60元/吨,预计后期随着美豆价格回落,进口大豆压榨利润将继续提高。

  美豆价格风险窗口"悄然开启"

  近阶段以来,受助于空头回补和豆油反弹产生的连带影响,美豆连续数个交易日上涨,周度涨幅达到3.8%,一度触及10月22日以来最高位,并升穿900美分关口,在此期间美国农户进行了大豆销售,全球供应迅速增加的前景以及疲弱的出口需求,迫使农户接受了之前还不愿接受的价格,随着2016年的临近,部分美国种植户需要资金支付化肥、种子等将用于春播的开销,此外美国中西部地区加工厂及储运站的大豆基差亦达到10月末水准,带动现货价格重回收割期价位,而对于今年巨大收成将给市场带来的压力,农民对于未来大豆价格的反弹高度也并不十分乐观,这是促使其低于数月前设定的目标价位出售大豆的原因之一。伴随着年末前美国农民卖压的逐渐显现,本周国际大豆市场的风险窗口也"悄然开启",几个关键题材的共振将会造成市场如何演绎,也是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国终端采购方所关注的重点;同时,阿根廷新任总统承诺将会在就任当天降低农产品出口关税并实施更有利的汇率措施,这意味着从12月10日开始,阿根廷高达约2000万吨大豆库存终将逐渐开启释放的闸口,这对于正处于出口销售高峰季节的美国大豆而言,将会进一步带来巨大的售粮压力。而美豆在升穿900美分关口之后持续面临来自美国农民卖压,本周美国大豆期货带头下跌,从上个交易日创下的两个月高点处回落,因12月份供需报告即将出台,市场做多兴趣枯竭。

  综上所述,从目前东北大豆市场供需基本面来看,市场供给仍相对宽松,并不支持其价格上涨,不过随着大豆主产区天气的转晴,将利于大豆的采购和销售,市场需求量或将有所增加,其价格下跌幅度也不会很深,因此短期来看东北大豆价格平静局面难以打破,但从中长期角度来看,随着双节前集中备货的结束,加之远期进口大豆压力不减及国际市场形势利空,其价格回落风险也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