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废出绿 哈尔滨香坊区3年增绿21个“兆麟公园”

11.09.2014  11:48

  □文/摄 实习生 崔佳慧 本报记者 王焱麒

  人们都说,老城区无处可绿是哈市绿化的瓶颈。然而,近3年来,作为老城区的香坊区却在公共区域增绿上探索出可行之路。9月末,面积达13公顷的三合路林地建成投用后,香坊区从2011年至今新增绿化量总计达148.5公顷,相当于21个兆麟公园。10日,记者采访了香坊区政府及园林局,踏查香坊区多个林地,探寻这个老城区的绿化新路。

   三合路林地建成8个公园连成城市“绿肺”

  即将在9月末建成投用的三合路高压走廊林地位于电教街、三合路、市五院大墙、健康路围合区域。林地内绿化工程基本结束,乔、灌木搭配形成的绿化景观效果初具规模,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路面铺装。

  记者走在刚刚铺好的林地甬路上,看到林地内有12个大小不一的休闲广场,乔木胸径基本都在8厘米以上。香坊区园林办副主任陈杰介绍,三合路高压走廊林地上方都是高压输电缆线,受到这一特殊情况的制约,在树种选择上以山杏、山梨、山李等亚乔木和丁香等低矮灌木为主,这些树种最高长到10米左右,加上日常修剪,不会影响输电线缆安全。在输电线缆两侧的林地里则栽种杨柳榆杉柞等可长到20-30米高的乔木,这样保证了景观效果。

  据介绍,三合路高压走廊林地建成后,将与原有的远大生态园、黛秀湖公园、滨河公园隔地相望,与滨河公园、省森林植物园、丁香公园、松江生态园等八大公园、林地连成哈市城区最大的一片“绿肺”,调节着城区的温、湿度等和空气质量。

   利用拆违3年增绿21个“兆麟公园”

  香坊区增绿模式没有停留在单纯依靠见缝插绿的层面,而是利用棚户区拆迁、路改开辟一切可以利用的空地,3年来累计增绿达148.5公顷,相当于21个兆麟公园那么大的面积。

  除了拆除棚户区建成的三合路林地,香坊区还有一个变废为宝的成果——丘地林园(原名中国亭园),这个建在已经使用近40年的垃圾场上的奇迹预计今年年底全面竣工。总面积达53公顷的丘地林园是于2011年开始规划建设的。丘地林园北至公滨路,南至红星村,西至油坊街、香德街,东至电碳路,由香东、拉滨、滨绥、东新上下行、孙新上下行铁路线围合而成,面积相当于小半个植物园。

  此外,2012年,辟建文政街游园、规划路休闲林地,并丰富原有绿化基础较好的绿化带,如宁安路绿化工程等,共计增绿22.17公顷。2013年,又辟建农电街丁香园、三合路高压走廊林地、燃料二公司林地、信义沟沿岸林地,以及金山路、化工路、伏尔加路、香福路、香明街、电碳路6条东部路网街路共计39.24公顷。今年,香坊区又新增建设松乐街路侧游园、林园路路侧林地、征仪路东侧林地,绿化面积共计4.31公顷。

   与城建同步香坊走出老城区绿化新路

  3年之间,香坊区在公共区域增绿上能有如此之大的突破,首先在于决策者真心想增绿。香坊区为了开辟片林,增加绿化面积,利用城区既有绿地丰富绿化,地毯式的排查一切可以利用空地,如垃圾场、拆迁棚户区、烂尾房等土地资源,将其改造为适合建片林的用地。丘地林园曾是垃圾堆,平均堆积高达7.5米,累计囤积垃圾量约461万立方米堆的垃圾场。为了让垃圾场变成适合种树的土地,从2011年起,香坊区园林办采取先将垃圾就地掩埋,压实抚平,再拉运黄土和黑土进行覆盖的方法,最后培上1米多厚的种植土。经过了自然沉降和土壤改良的1年多时间,香坊区才开始尝试种植树种。

  其次,政府在绿化上要舍得投入。为了将这块好不容易改造成可绿的空地,香坊区特地邀请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名专家前来研究、设计。在丘地林园划出一片区域建成寒地植物园,栽植落叶松、云杉等几十种寒地生长的乔、灌木,以及十几棵红豆杉等珍惜树种。经过三年的改造,丘地林园不负众望,植物长势都不错,成活率在9成以上。

  再次,抓住路改的契机,让绿化与城建同步进行。例如规划路休闲林地,就位于绝缘街到香坊大街段,占地面积1公顷。这是道路打通后未建绿化部分,利用这片区域建成景观层次丰富的林地。 香坊区经过三年的大刀阔斧的增绿,走出了哈尔滨老城区绿化的新路子,打破了老城区无处可绿的困境,成为冰城老城里绿化的经典样本。

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