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跨省移库玉米首拍不“解渴”

13.06.2014  03:04

  山东跨省移库玉米首次少量竞拍,并未迅速扭转关内玉米供应紧张的局面,但随着后期拍卖的推进,国内玉米市场整体上行动能将有所下降。

  当前,临储玉米拍卖继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除东北临储玉米成交率继续下降以外,山东首次跨省移库玉米拍卖,在传言拍卖粮源品质不佳的情况下悉数成交。不过,国内玉米市场上,对饲用玉米消费冲击最严重的不是临储玉米拍卖,而是新麦上市。

  跨省移库玉米参拍热情高

  6月5日是2014年以来我国跨省移库玉米首次拍卖,数量有限、粮质不好,加之网络故障,导致山东玉米拍卖时间大幅延后,然而并没有阻挡企业参与拍卖的热情。2008年粮源2.9887万吨最终全部成交,成交均价2081元/吨。

  不过,由于首次移库玉米拍卖存在生虫和黑胚现象,深加工企业竞拍居多,饲料企业则期望新麦上市,以便在饲料中替代玉米。为此,此轮山东移库玉米并未彻底缓和华北玉米供应紧张的现象,只是从市场心理上来看,随着跨省移库玉米拍卖进一步推进,市场供应量有望增加,玉米价格涨势放缓。

  东北临储拍卖量增成交降

  从近两次临储玉米拍卖情况来看,东北临储玉米成交呈现价格窄幅波动、成交率下降的趋势。同时,优质玉米较为集中的吉林和内蒙古,拍卖成交率明显好于次粮较多的黑龙江省。

  6月11日~12日临储玉米拍卖再度启动,拍卖总量上升至500万吨,其中湖南、江西玉米计划拍卖量为去年移库量的总和,卖压较大。随着我国临储玉米拍卖数量的逐步增加,成交率逐级下降,国家玉米拍卖的严峻形势可见一斑。

  后期替代或将逐步显现

  综合分析,山东跨省移库玉米首次少量竞拍,并未迅速扭转关内玉米供应紧张的局面,但随着后期拍卖的推进,国内玉米市场整体上行动能将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湖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新麦收获上市,华中地区饲料企业使用小麦替代玉米的趋势有所显现,沿海地区则多了选择,如进口大麦、进口高粱,这些也将影响国内饲用玉米的消费量。后期临储玉米拍卖以及相关政策依旧是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