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东法院:人民陪审员让司法调解的"和弦"更加灵动

20.01.2015  11:33

        鸡东县法院的94名人民陪审员来自工农商学各行各业,各个层面,该院借助人民陪审员职业、特长优势化解民事纷争,使司法调解的“和弦”更加灵动。

        行家里手化解简易纷争

        “兄弟,哥哥我性子急,我实在不应该动手,还疼不?”老张拉着小王的手说。同样也消了气的小王说:“我光想着自家门前干净了,犯错了,嘴还不饶人,还请你原谅我。”原来今年雨水多,小王对自家门前的道沟进行了疏通,但由于事前缺少规划,疏导的雨水跑进了邻居老张家的菜园子,看着遭了殃的茄子、豆角、西红柿,老张不干了,去找小王理论,夏日郁气使两人言语不和吵起来,还动了手,后来撕扯着来到法院,却不知谁告谁,告什么。鸡东县法院人民陪审员调解室的社区工作人员李长林把两人劝进工作室,一张桌子,两杯热茶,耐心地倾听,适时的劝解,两人怒气消了,心气顺了,多年的近邻和好如初。

        这是“人民陪审员参审促调微镜头”。鸡东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人民调解员工作室”, 由5名有丰富民事调解工作经验的人民陪审员组成。对当事人咨询立案的小纠纷,由人民陪审员办公室先行调解,建立了人民陪审员调解与法官裁判无缝衔接的工作机制。

        乡里乡亲共话家长里短

        “法院同志,赵同志,多谢你们,我终于能回家了。天黑路滑,注意点儿脚底下”。马老汉湿着眼睛说。青年时,马老汉闯关东落户到平阳镇忠信村,中年时,马老汉不失当年勇南下闯荡,挣了点儿小钱,享上了清福,但头脑活络的马老汉缺少责任心,把老伴儿和两个儿子遗忘了,多年不联系。今年马老汉脑血管疾病发作,手脚不利落,终于想回家了。老伴儿念在夫妻一场上,没吭声。两个儿子和媳妇对他可是十分不待见,根本不让他进门。这个赡养案件起诉到平阳法庭后,办案人吴运革邀请人民陪审员、鸡东镇政府工作人员赵丽霞参与调解。“攻人先攻心”,赵丽霞在分别重点突破两个儿子基础上,又将两个儿媳召集到一起,直截了当地问:“你们生活困难吗?你们真想让自己老公为难吗?”两个儿媳说出了心里的疙瘩,谁也没表示不愿赡养。赵丽霞抓住这个火候,对她们进行了耐心的说服教育。在两个儿子的引领下,儿媳也当场表示愿出钱、出物或出力赡养老人。此时窗外寒风瑟瑟,屋内暧意融融。

        鸡东县法院让民意走进司法。4个派出人民法庭聘请的16名人民陪审员德高望重、热心公益、处事公道、熟知风俗,在处理矛盾纠纷时懂民情、接地气,在调解过程中逐渐显现出独特的社会效果。

        全程参与奏响和谐乐章

        “两个孩子以后就是兄妹,咱们也像亲戚走动”。小花的父母对小伍的父母说。因为双方家长都隐瞒了自己孩子的病情,包办着让肢体残障伴有癫痫的小花与智障的小伍结为夫妻。可婚后感情无法沟通,生活不能自理,不堪重负的男方家长遂以小伍的名义起诉离婚。法院审理认为, 小伍与小花因患有法律禁止结婚的疾病,被宣告婚姻关系无效。宣判时,小花的父母意见非常大,和前亲家闹成一团。人民陪审员、退休教师刘玉梅请各讲各理、各诉各苦的双方坐下。对女方家长说:“你们爱自己的孩子吗,你们放心让她在没有人关心、爱护家庭里生活吗?”又对男方家长说:“舐犊情深,人之常情,小花虽然身体残疾,但心智健全,这件事对她伤害很大,你们也应该体谅对方的心情。”男方表态说:“因为家长的过错让两个孩子受到了伤害,对小花深表歉意,以后小花有什么困难,我们会尽力帮助。”小花母亲也平静下来,明白过错是双方造成的,她只想代女儿听到一句“对不起”。

        “鸡东法院在审判实践过程中充分保障人民陪审员的陪审权力,适时进行业务培训,出庭补助按月发放,这些措施都是对我们陪审员最大的激励和鞭策。”陪审员刘玉梅在县人大常委会视察鸡东县法院陪审员工作时如是说。

        鸡东县法院实行陪审员全程调解,对婚姻家庭纠纷、“三养”案件、民间借贷、相邻纠纷等较为简单的民事案件,由陪审员在诉前、庭前、判前介入调解减轻对抗,在判后配合法官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该院服判息诉率和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去年以来,该院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1158件,参审率达92.7%;参与调解885余次,人民陪审员成为法院调解息诉的和谐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