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层次逐年攀升

22.02.2016  09:46
  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十二五”期间,鹤岗市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特别是去年以来,鹤岗市委把提升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城市转型跨越、发展五大产业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强力推进,使鹤岗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层次在近几年逐渐提高的基础上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鹤岗市生态环境优良,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优势可谓得天独厚。但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过程中,鹤岗市的优势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导致很多优质绿色食品一直以原粮或是普通产品的形式变现,附加值相对较低。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去年年初,鹤岗市提出了“提升绿”的发展战略思路和种出绿色作物、养出绿色畜禽、打出绿色品牌、卖出绿色价格的战略举措,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围绕这一思路,鹤岗市全力扩大绿色农产品种植面积。仅在去年全市333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有机、绿色、无公害基地面积就达2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0%。特别是在绿色水稻种植中,在过去全市已有7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原料基地的基础上,又新创建65万亩,使全市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达到了135万亩,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85%。同时,鹤岗市还打造了45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使优质玉米播种面积占到全市玉米总播种面积的近50%;建设了15万亩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占大豆总播种面积的70%。此外,还建设了3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在促进绿色养殖业发展方面,鹤岗市重点发展了肉牛、奶牛、生猪和肉羊、家禽五大养殖业,全面发展畜牧生态和健康养殖。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户,有效使用有机、绿色、无公害和地理标志达300个,全市绿色食品产业仅2015年就完成销售收入60亿元。

  有了绿色食品原料,还须通过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实现精深加工才能进一步提高附加值。按照这一思路,鹤岗市又围绕水稻、玉米、大豆、肉制品和酒业的精深加工做起了文章。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80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0户,有效使用有机、绿色、无公害和地理标志达300个,全市绿色食品产业仅2015年就完成销售收入60亿元。2015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实现45亿元,与“十一五”期末基本持平。其中,水稻深加工企业62户,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6.25亿元;玉米深加工企业有两户,去年加工玉米52.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75亿元;油脂、豆制品、豆酱等大豆深加工企业8户,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34亿元;在肉类深加工企业中,仅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就有4户,去年屠宰生猪120万头。于2015年竣工的绥滨县肉禽产业基地(肉禽加工厂)项目,每年可带动基地出栏优质肉鹅20万只。此外,鹤岗市还着力培育了酒业、蔬菜、食用菌及山特产品等新兴产业,目前,这些新兴产业已经成为鹤岗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潜力股。

  为把加工出的绿色产品卖出“绿色价格”,鹤岗市还狠抓了绿色食品的品牌建设,统一打造品牌,形成拳头产品,逐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并对好的企业进行了商标注册、品牌申报等工作。同时抓好“三品一标”的认证申报工作。此外,还建立健全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鼓励绿色食品企业制定并严格执行高于国定标准的企业食品安全标准。在促进绿色食品销售上,不断引导企业放宽眼界,努力使产品逐步进入全国各主流连锁超市,鼓励发展“互联网+”营销,提高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并扶持绿色食品企业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省外建立自主品牌的绿色食品旗舰店和独立品牌连锁店。同时,还组织绿色食品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种展销节会,并通过媒体大力推介、宣传绿色食品,全方位扩大鹤岗市绿色食品销售空间。据鹤岗市农委的一份资料显示:仅去年,鹤岗市就通过电商平台共向全国各地销售品牌农产品900多吨,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