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帝陵 华夏第一陵 拒绝一切不文明行为

27.09.2015  10:07

  每当游客走进景区,首先听到的是讲解员的温馨提示:“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圣地,中华文明的曙光在这里破晓,这里拒绝一切不文明行为”。

  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巅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世称“华夏第一陵”。1997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国家文明委、旅游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中华儿女九九归一,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缅怀始祖、谒陵祭祖。

  景区坚持“内抓管理、服务,外抓宣传、推介”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炎黄子孙朝圣地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庄严、神圣、肃穆、凝重的祭祀氛围,全力打造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景区。利用冬闲、早春旅游淡季集中进行文明服务、黄帝文化园区、文物古迹、古柏保护和防火安全等方面业务知识的培训,抽调业务骨干参加省旅游局“人才兴旅”提升研修培训班、市旅游局导游及讲解员培训班,组织管理人员、先进工作者赴四川、东北、华山等地考察学习,结合讲解员等级考试,加强对讲解员培训教育,提升景区宣教水平。在景区入口、黄帝陵官方网站对票务、讲解、服务公司、电瓶车等一线工作人员、服务标准进行公示,全面接受游客监督。组织开展“巾帼示范岗”、“青年文明号”创建、“志愿服务旅游、微笑迎接游客”青年志愿者活动、“学雷锋、献爱心、倡文明、比服务”义务劳动、庆“三八”跳绳比赛、庆“七一”“传播黄帝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演讲比赛,坚持开展安全卫士、环保先锋、拾金不昧和“委屈奖”评选活动,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涌现出勇救落水游客、帮助游客取出反锁车内钥匙、救助受伤儿童、主动归还游客丢失皮包、财物等一系列好人好事。为弘扬正气,发挥正能量,景区都会及时作出决定,号召向他们学习。

  积极引导游客文明出行,在景区入口和主要景点都设置《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等大型宣传栏、文明服务提示牌,在河卵石广场LED大屏、辕庙区广播系统滚动播放文明旅游倡议、文明旅游宣传标语、“公约”、“指南”,向游客免费发放《游客须知》,要求签约的华商国际、陕西汉唐国际、陕西古都文化、陕西现代、西安康辉等160余家省内外知名旅行社、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省委党校、延安市委党校、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所高等院校在组团前都要和游客达成文明旅游协议,并与前来参观学习的湖北炎帝故里、湖南舜帝陵、安徽九华山、河南嵩山、华山西岳庙、泉州清源山、铜川药王山、洪洞大槐树旅游区、西安碑林博物馆、湖南省株洲市博物馆、韶山管理局、包头市旅游局、珠海市文体旅游局等知名旅游景区和单位缔结战略合作关系,建立文明出游联盟。增设服务指南和果皮箱,园林、护林、安保人员流动巡查,随时提醒游客不吸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不污染印池、不损坏设施。

  注重社会效益,每逢传统节日、法定假日景区都提前推出优惠政策,让利于群众,主动引导做火假日旅游,实现了假日票价优惠的常态化。每逢节假日都要提前安排部署,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分解应急预案,把所有景点、防火区域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增设临时售票点、游客咨询服务及投诉受理点,开放备用停车场,简化检票程序、缩短检票时间,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景区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一线现场解决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抽调公安、武警、交警帮助景区维持治安、交通秩序,抽调消防车、120急救车进驻景区。每次大型活动,都要组织游客方队,发动游客作为志愿者,维护秩序和环境,游客志愿者的参与每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今年春节5.23万海内外炎黄子孙祈福纳寿,清明当天4.6万中华儿女冒雨祭祀。每次大型活动结束后,景区从未出现过垃圾乱扔、设施损坏等不文明现象。

  黄帝陵所在地桥山有古柏8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万余株,是我国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柏群,是黄帝陵最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最珍贵的自然与历史景观。工作人员积极引导游客不吸烟、不入林、不攀折树枝、不损坏树木,倡导文明祭祀,改变传统的烧香焚纸为栽种纪念树,开展“古柏认养”、“我为黄陵植棵树”等活动,大批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国内外游客纷纷加入到纪念林种植的行列,目前已栽种了炎黄子孙林、侨心林、龙腾友谊林、共青林等多处纪念林。

编辑:牟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