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日入万元是谁纵容他们损人利已
长假最后一天,新京报记者在北京站、天津站探访发现,在客流高峰期,这些火车站有许多黄牛,通过各种途径带无票旅客上车,并收取高额手续费,日收入上万元。黄牛提供的身份证、用于接送旅客的“爱心卡”,成为了他们在检票口“通关”的工具。(10月9日《新京报》)
我们看到,黄牛充分利用了客流量大,铁路监管不力的漏洞,“车站的工作人员只是核对了身份证信息和车票信息是否一致,并没有核对身份证和持证人是否一致。”同时,“在列车上,列车员只检查了特等座旅客的票,没有检查二等座和无座旅客的票。”还有一些黄牛利用接送旅客的“爱心卡”带旅客进站。
毋庸置疑,黄牛在铁路的地盘上,明目张胆的带客进站、乘车,大肆敛财,铁路部门不能推卸监管不力和管理不力的责任。可是黄牛如此猖獗,损人利已,都是铁路的责任?
众所周知,黄牛这道“风景”,可以说始终与铁路这个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如影随形。尤其在人潮汹涌有着人类大迁徙之称的春运,以及各“黄金周”一票难求的焦急时刻,他就会让大部分旅客眼前一亮,满怀惊喜。当然,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这份喜悦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但多花一点钱,能够早上车、早回家,甚至有车座,可以回家,对于很多旅客来说,并不介意这点代价。虽然,明知道,这种作法是在纵容违法犯罪,鼓励黄牛继续猖獗,损客利已。可是总有旅客以“没办法,谁让买不到票了”“我有急事”……种种理由安慰自己,把责任推到铁路身上:对黄牛监管不力,致使黄牛损害旅客的利益。
可以说,这些年,黄牛一直在与铁路斗智斗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铁路不断升级打击力度,尤其是实名制,网络售票等措施,可以说一度取得显著效果。但在利益面前,黄牛也绞尽脑汁,不断破解、渗透,找到铁路管理上的“缝隙”,顽强“生存”。
遏制黄牛,甚至消灭黄牛,这当然需要铁路完善管理,筑牢壁垒。同时,加大列车开行,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杜绝黄牛生长的外部环境。但不能不说,作为受害者,也是参与者的个别旅客,也要承负相应责任,不能因为一已之私,供应黄牛继续生长的土壤,从而,使更多的旅客陷入到受骗、受伤的恶性循环之中。
我们看到,针对黄牛凭借“爱心卡”带旅客进站的“漏洞”事实,铁路部门已经有“30分钟内不归还爱心卡,就会被记入到铁路局的诚信系统”的措施,这样的力度还不够,如果把诚信系统扩大到银行等社会个人诚信系统中,效果岂不会更好。对于黄牛,无论采取怎样的措施,都不为过。(王继凯)
编辑:陈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