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 亩“黄金叶”分级待“烤”

11.09.2015  09:06

  近日记者在汤原县香兰镇双河烤烟小区看到,烘烤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三三两两的烟农集中在烤烟房旁忙着编烟、上架、 

  分级、扎把,从他们的笑脸中可以感受到一个丰收季即将到来。 

  香兰镇以择优布局,优化地块,优化农户打造烤烟种植示范园区,园区驱动发展带动烤烟产业提质增效。2014年香兰镇烤烟销售1067万元,2015年拟实现产值1200万元,税收140万元。目前,该镇3100亩烤烟全部进入“”期。 

  62岁的烟农胡万成从17岁就种烤烟,几十年种烟历经酸甜苦辣,用他的话讲,这些挺享福,烟价好,烤烟小区集中烘烤也很得力。 

  去年,在县乡技术人员的指导和自己的辛勤劳动下,胡万成种植烤烟纯收入16万元。今年他种了6公顷烤烟,以前三轮烤烟的产量和质量来说丰收已成定局。 

  “去年,第二轮烟一杆两公斤,今年一杆达到3公斤。今年家里这些烟能比去年多挣些钱,至少16万元吧。” 

  “今年你家20万元保了。老胡你太保守了。”一位村民一边编烟一边向老胡“喊话”。 

  在编烟作业区工人们手法娴熟,几片烟叶经他们手轻松缠绕就被牢牢编在了木杆上。每户编烟区都有一台三轮车,车上新摘回的烟叶被堆成了翠绿的小山。靠近老胡家烟房的一台三轮车上挂一台小型收音机,工人们跟着“凤凰传奇”演唱的动感音乐快乐地忙碌着。40栋烤烟房争相冒着烟,一杆杆烟叶在烟房里实现由绿及黄的“蜕变”,金灿灿的烟叶陆续“出炉”。 

  “编好的烟一般烤上5至7天就可以出房,然后进行回潮、挑烟。只有好的质量才能卖出好的价钱。”香兰镇基层干部王向前来到分级区看着工人们挑捡烟叶时说。 

  两名妇女熟练地翻动着一把把金黄的烟叶,烟叶的“分级室”充满了淡淡的烟香。等级怎么分?质量好坏怎么判断?挑烟员董国庆拿起一把刚拧好的烟束,扯开一片烟说:“你看这样叶大,颜色金黄,烟叶长的烟就是一等烟。”随手她又从地上捡起一片带有斑点的烟叶说道:“这个烟就不行,我们干的活就是分级打包。”董国庆边说话边挑烟、拧把,打包动作十分麻利。 

  董国庆住在新建村,离烤烟小区18里地。“每年我都到这来,小区集中烤烟挺好的,我们可以干完了一家的活再干其他家的活。”去年,她在烤烟小区一个月就挣了5000元。香兰镇烟叶产业的发展激发了周边村民的打工热情,从烤烟种植到烤烟烘烤、精挑需要大量用工,每个打工者平均每天可以赚100元左右。 

  一块块示范田碧波荡漾,一栋栋白色烟房比肩而立,一排排打包完成的“黄金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些就是香兰镇打造西部烤烟发展重镇的希望和根基,新一季的丰产增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