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龙冰刀”看黑龙江冰雪体育制造业的重生

21.07.2015  11:02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7月21日电(记者王君宝)曾几何时,在黑龙江从一位街边大爷口中听到“黑龙冰刀”这个词并不是一件难事,这家专门生产滑冰鞋的企业在上世纪50年代便将产品远销欧洲。从停产到回归,其凤凰涅槃的故事正像是黑龙江冰雪体育制造业在挑战与机遇下的缩影。

  6月6日,“黑龙冰刀”恢复生产启动仪式在齐齐哈尔黑龙冰刀制造有限公司举行,这是该品牌沉寂多年后的首次复产。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这在大多数人眼中是中国唯一一家自主生产滑冰鞋的企业。

  公司综合部部长张秋珍藏的一本书中记载着它的故事。

  1951年,伴随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国营黑龙江五金厂宣告成立,三年后由于国家冰上运动的发展需求,工厂决定试制冰刀,几位工程师以苏联速滑冰刀为样品进行试制,当年10月,冰刀试制成功,以“黑龙江”命名。

  1958年秋季,在广州交易会上,两种冰刀对比试验,结果“黑龙江”牌冰刀将挪威生产的冰刀砍出豁口,自此中国杂品出口公司通过大连口岸向挪威、加拿大、芬兰等地出口“黑龙”牌速滑冰刀、冰球刀25000副,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了“黑龙冰刀”的足迹。

  1992年以齐齐哈尔冰刀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了黑龙集团公司。就这样,作为当时国内闻名的集团企业,黑龙集团在世纪末上市,并将繁盛持续到新千年。

  但由于集团经营不善、机制体制不顺等原因,黑龙集团于2011年10月破产,次年齐齐哈尔黑龙冰刀制造有限公司停产。

  这一停就是3年,从某种程度上竟也与中国冰雪体育制造业的现状颇为契合。

  从体育产业相关促进文件到申办冬奥带动的冰雪运动繁荣,从东北省份冬季雪场、露天冰场的拥挤到冰雪运动器具消费规模的逐步扩大,冰雪运动产业发展迅速都是不争的事实。

  但规模不断扩大的背后,是作为运动核心的装备制造业没有取得相应的发展,目前国内雪场、冰场器材仍然主要依靠国外品牌,特别是高档次产品,包括国家队在内的专业团队依然依靠进口。

  “冰上运动员用的鞋子都是外国牌子,业余爱好者也少用国内鞋。”黑龙江省体育局产业办副主任张强说。在亚布力滑雪场雪具大厅,琳琅满目的雪具都是国外品牌。

  “但我认为7月31日是个节点,包括46号文在内,必将带动市场的繁荣和制造业的崛起。”从事体育教学、科研多年的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校长杨永生表示。

  张强也认为,冰雪运动过去只在北方有市场,如今“北冰南展”,全部进入室内后,冰雪运动呈现全国一片繁荣景象,市场的潜力将得到释放。

  黑龙冰刀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君介绍,目前公司一期重建任务已经完成,并且投入生产阶段。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30万付冰刀,可先保证省内中小学上冰雪项目的订单,其后将在中高级产品的研发和制作上下功夫。

  在他眼里,黑龙冰刀的品牌、质量和技术都是重返市场的保证。“我们的产品都是自主制造,别人的是拼装贴牌,所以我们成本上就有优势。”他自信地说。

  去年6月,中国著名短道速滑运动员、奥运冠军王濛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创立了王濛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其核心业务包括体育产品的生产加工、体育服装出口贸易、体育经纪等多项内容。

  王濛表示,打造自主品牌是希望能够改变国内冰上运动器材被国际品牌垄断的局面,她也计划从美国引进生产线,并邀请国家队的队友进行试穿,除专业冰刀冰鞋,她还准备从几百块钱的入门冰鞋入手,培养青少年对于滑冰的兴趣。

  面对未来繁盛的市场,如何借势起航,打造中国的冰雪运动器材产业,正成为各方人士的关注焦点。

  张强介绍,黑龙江省体育局正在筹建黑龙江省体育产业集团,整合资源,宏观上指导规划冰雪运动产业。业内人士建议,应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并可以成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以财政资金做基础,通过贷款、奖励等方式扶持一批创新性强、带动力大的体育企业。

  此外,为保障冰雪体育制造业人才的供给,黑龙江省也在今年正式成立了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首年设立包括体育服务与管理在内的6个专业。同时担任该学院推进办公室主任的杨永生表示,冰雪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具备体育相关知识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构建人才竞争优势是冰雪体育装备制造业的必要保障。

  包括张秋在内的人士表示,政府可以创造一些政策,通过院校合作订单化等方式扶持企业稳定初级市场,进而积攒实力冲击中高端市场,此外可帮助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提高企业产品层次。“模仿产品利润并不高,在滑雪方面日本进口的二手雪板已经很便宜,所以技术是很大的问题。”张强说。

  采访中,如何改变现状、抓紧机遇、借势腾飞正成为黑龙江省体育界的共识,当地体育人士表示,冬奥会带来的冰雪运动制造业崛起只是冰山一角,未来将有更多的人从运动中受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