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实施社区建设“双百”示范工程从外到里大变样

25.08.2014  09:15
  8月7日,立秋这天,家住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江安街道新合社区合意2号楼的刘婉茹老人像往常一样,早早便穿戴整齐,悠闲地溜达到社区日间照料室。日间照料室与社区活动室在一栋楼里,自从投入使用后,刘婉茹就经常去那里看看书、聊聊天。一个人呆在家里很寂寞,而这里是老人们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好去处。在日间照料室,老人们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记者跟随几位居民走进新合社区,看到这里除了建有温馨舒适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还有宽敞明亮的一站式社区服务大厅、设施完备的文体活动室、书香四溢的社区图书室等,这些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和热情周到的社区服务,让居民在社区生活的幸福感越来越强。正如常常到社区参加文娱活动的周大爷所言:“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周到便捷的社区服务,在社区生活真好。”

  百姓享有的高质量的社区生活,主要得益于我省实施的社区建设“双百”示范工程。据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处长陈阵介绍,社区建设“双百”示范工程是全省“十二五”期间,引领和推动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举措,是深化我省和谐社区建设发展的重要载体。“自2011年始,‘双百’工程已连续4年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为民实事之中,每年都要新建100个服务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城市示范社区,100个服务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农村示范社区。”由此,广大居民群众亲历了社区旧貌换新颜,社区服务也由单一化向社会化、智能化、亲情化的转变。

  服务设施标准化带来的是社区“外表”的变化。在“双百”工程的示范带动下,全省城乡社区建设实现了一体化建设发展,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站)内均设有“一站多室”,即: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图书室、活动室、日间照料室、卫生室、康复室、儿童之家、书画室等,还建有室外健身广场和健身路径。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共有508个千平方米以上的城市示范社区,496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农村示范社区,城市社区达标率(服务面积300平方米以上)达到81%,农村社区启动率已超过80%。

  哈尔滨市道里区和南岗区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开创了一个地市同时拥有两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先河;庆安县、黑河市爱辉区、哈尔滨市道里区、铁力市、嘉荫县、依安县、大庆市让胡路区、望奎县、肇东市相继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单位”,位居全国第4位,标志着我省社区建设工作已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就在几天前,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五龙街道红星社区60多岁的赵奶奶想买台电脑,可对电脑一窍不通。于是,她给社区工作人员打电话,通过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她买到了称心的电脑。赵奶奶告诉记者说:“社区介绍的我放心。”见到居民有需要,红星社区党委书记陈晶华还特意设计了一面“名片墙”:十类近百张名片,包含了医疗卫生、电子数码、金融服务等各种服务项目,居民需要啥服务,一瞥“名片墙”,全知道。居民不方便来社区,通一个电话、一个留言,全解决。 “有事找社区”已成为百姓口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充分体现出随着社区服务设施的日益完善,社区“内在”的服务内容也不断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如今,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自助互助服务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并呈现出服务载体特色化。为提升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素养,营造“风清气正,人心思上”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大环境,全省连续开展了“社区三大主题实践活动”。2013年,在全省城乡社区实施了“文化促发展,社区共繁荣”社区文化服务工程,依托社区教育学校、市民学校等社区教育平台,增设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科目,以中小学生、老年人和待就业人员为重点开展特色服务;广泛举办文化艺术活动以及集体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图书馆、社区教育学校等功能馆室的作用,构建起“一居一品,一社一型”的特色社区建设新格局。2014年,全省实施了“十、百、千、万”社区志愿服务工程,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社区公德之风已遍布城乡社区,互助友爱、人心思上的和谐社区生活大环境已初步形成,社区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期提高社区服务治理水平、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绿色通道”。(作者: 彭忠来 郭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