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探索全面振兴新路

05.05.2016  09:50

   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今年第18期刊发介绍我省实现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的通讯,《黑龙江日报》予以全文转发。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凤双 管建涛

  面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困难和挑战,黑龙江通过外部政策红利、内部改革创新双引擎,实现一季度全省经济平稳开局。

  统计数据显示,黑龙江省一季度GDP、投资、消费、财政收入等指标好于去年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1%,增速同比高0.3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产业发展向好态势明显。

  但平稳开局背后还存在能源工业继续负增长、食品工业多年来首次负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下滑、经济增速较低等下行压力,资源型城市发展仍然面临较大困难。面对经济形势乍暖还寒,全省上下厘清长处和短板,找准振兴发力点,借助内外双引擎激发动能,开辟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厘清“长”和“短”,找准全面振兴发力点

  4月份,黑龙江从南到北的春耕生产拉开大幕,北古、宝明等5条高速公路续建项目全面复工,投资总额200多亿元的水利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不久前出炉的黑龙江一季度经济形势显示,“全省经济在预期运行中开局”。初步核算,一季度黑龙江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1.7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同比高0.3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一产增长2.9%,二产增长1.1%,三产增长7.8%。

  第三产业发展向好态势明显。一季度,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经上升到6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90%左右,GDP增长与第三产业发展形成了直接关联。

  面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困难和挑战,黑龙江省积极应对。全国两会闭幕第二天,黑龙江专门召开省委理论中心组会议学习中央重要精神。省人大党组、省政府党组、省政协党组,以及省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进行集中学习。各行业、部门的地方干部和专家学者集中讨论这个省的“长”和“短”,为龙江经济发展把脉。

  黑龙江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短板,关键要围绕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打好发展组合拳。

  总体上看,黑龙江有“三大优势”、“三大短板”,即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基础优势、后发竞争优势,结构性短板、资源型短板、体制性短板。

  长和短还在动态变化中。一方面是长中有短,黑龙江有农业资源之长,但市场营销、精深加工是短板;有生态环境之长,但深度开发、借势利用是短板;有工业基础和产业工人之长,但新兴产业比重小、产品结构低端是短板;有15个边境口岸优势之长,但本地产品比重低是短板……

  另一方面短里也有长。黑龙江省玉米结构性过剩,对去库存是短,但对过腹增值、发展畜牧业却是长。

  “长和短都是相对的,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应该客观、全面、发展地看。”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说,有长不扬就是短、有短补上则为长,正确认清长和短的关系,增强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推动发展。

  以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两层皮”的问题为例,黑龙江省有80所高等院校、226家独立的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研发总量全国第12位。但重科研立项、轻成果转化的现象普遍存在,转化率只排第22位,不少科技成果躲在实验室里“睡大觉”。

  为了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发挥长处,黑龙江出台了《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对科技成果转化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成果转化落地。特别是制定超常规、高含金量的政策吸引人才,通过技术入股和成果转化让科技人员实现“一朝致富”,甚至“一夜暴富”,激发内生动力。

  成立一年多的哈工大集团,已展现出科技的迸发力,营业收入突破3亿元大关,新吸纳人才319人,其中外省非应届科技人才回省创业153人。

  黑龙江省省长陆昊说,全省将按照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的要求,进一步查找薄弱环节和差距不足,“该补上的补上,该强化的强化,该具体化的具体化”,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得以充分释放的全面振兴发展之路。

   内外双引擎,催生全面振兴新动能

  近日,一辆“哈(绥)俄亚”货运列车从绥芬河口岸出发,途经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并在此把货物换装成轮船开往韩国釜山港。就此,“哈(绥)俄亚”陆海联运线路正式实现常态运营。

  黑龙江省发改委巡视员彭介林说,这意味着在国家“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等战略的拉动下,“龙江丝路带”对俄罗斯及日本、韩国的跨国运行体系框架基本建成,将会激发出黑龙江“向后转”的无限生机。

  近期国家诸多利好政策“光顾”了黑龙江。不久前,《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发布,哈尔滨新区、哈尔滨综合保税区、牡丹江保税物流中心也于近期获准设立。

  一些地方干部说,无论是去年俄罗斯远东开发在立法层面的新突破,还是近期国家支持黑龙江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这些外部引擎都将为黑龙江振兴发展提供新机遇。

  “黑龙江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但关键还要靠自己干。”王宪魁说,过去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现在光靠火车头牵引不行,要发挥“动车组”作用,每节车厢都要产生动力,共同驱动提速。

  怎么走新路子,必须在传统动能不丢的情况下寻找新动能,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装备制造、能源、石化、食品等传统产业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根基,这块家底不能丢。”有干部说,要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改革,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把旧的存量转化为新的增量。

  遭遇油品“量价齐跌”冲击的油城大庆,正在积聚新的发展动能。在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工人忙着组装汽车,与哈工大一起组建的产业集团计划3年转化成果20项,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近百个。大庆市市长韩立华说,大庆正向汽车装备制造、创新创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等方面持续发力。

  新兴产业是黑龙江发展的希望所在,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黑龙江正紧紧抓住航天航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强力推进机器人、高精尖焊接、石墨等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形成优势产业集群,通过产业创新走出一条质量效益更好的新路。

  3月25日,黑龙江省政府与苏宁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这是一张5年200亿打造互联网零售综合体的大单。

  同一天,黑龙江省政府发起设立PPP融资支持基金,认缴规模达1340亿元,对拓宽基础设施融资渠道,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重要意义。

   激发干事劲头,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

  往年4月初,以种植玉米为主的黑龙江省巴彦县五岳现代农机合作社还很清闲,但今年却早已忙碌起来。依托位于松花江边的水资源优势,合作社改种了800多亩水田。看到了延长产业链的增值空间后,合作社又改种了上千亩大豆,与一家农企联合组建的豆制品加工厂也已破土动工。

  “之所以这么忙,就是要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合作社理事长李树军说,合作社正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市场深度对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

  在呼唤改革更迫切的国企领域,黑龙江计划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决心和勇气,做好引导增量的“加法”、化解过剩产能的“减法”、创新驱动发展的“乘法”和简政放权的“除法”,推进改革措施落地。

  黑龙江省国资委主任韩冬炎说,全省将在推进结构调整、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政府职能转变上下功夫,“该重组的重组、该兼并的兼并、该退出的退出”。

  黑龙江各级党校、社科院所、高等院校将中央重要讲话精神列入教育培训内容,推进讲话精神进机关、农村、社区、企业,将讲话的精神实质、政治动力和责任压力层层传导下去。同时广泛凝聚正能量,营造新常态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全面振兴的氛围和环境。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有的基层科、所、队长懒政怠政,随意执法甚至滥用职权问题,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符凤春说,全省将及时修改、废止不符合五大发展理念要求、不适应全面振兴发展的法规和制度性文件,清除制约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同时加大开门立法力度,关系民生的热点问题草案广泛征集民意,在法治轨道上加快破解困扰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建立统一高效、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

  优化环境的关键就是培育和建立制度优势。4月24日,黑龙江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要求全省各地加大问责惩处力度,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公平正义、开放文明、服务高效的好环境。

  但有制度约束,缺少执行能力也行不通。当前有些领导干部对传统办法轻车熟路,而对如何运用现代方式加强经济运行管理,却显得观念落后、能力不足。

  黑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汭介绍,全省将把新的发展理念作为考核评价领导干部的指挥棒,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指标体系,形成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重法崇法的考核导向,提升干部应对经济新常态的能力和水平。

  针对当前工作中有些干部不是“干”字当头,而是“怕”字当头的为官不为问题,黑龙江省将逐步明确,哪些属于改革先行先试中出现的失误,哪些属于探索实验中的错误,哪些属于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明确具体情形和政策界限,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让干事的人不受委屈、不背包袱、不受伤害,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好干部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编辑: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