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北省份黑龙江放飞猫头鹰等珍稀动物

14.04.2016  09:59

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即将放飞游隼。蒋明睿 摄

  4月12日,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铁力市映山湖生态园放飞了两只长尾林鸮(俗称猫头鹰)和一只游隼(花梨鹰),看着3只经过救治后重返健康的3只小动物跌跌撞撞的飞走,所有救护人员如释重负。

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即将放飞游隼。蒋明睿 摄

  2015年年末,救护中心相继接到游客的电话,发现了受伤的长尾林鸮和游隼,立刻带回救治。两只长尾林鸮均为翅膀骨折,游隼伤势较重,进行了左翼截肢。救护人员细心的照料这三只脆弱的小动物,在饲养食物中加入接骨药品和消炎药水。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现在3只动物都体质状况良好,达到了放飞标准。

  即将放飞饲养了这么长时间的动物们,救助中心的侯晓东十分不舍。据他介绍,长尾林鸮刚到救助站的时候,对人类十分排斥和恐惧,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明显能感受到对它们喂食时,长尾林鸮的目光会追随着工作人员。“野生动物是我们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衡自然、保护生态、维系物种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希望借此机会呼吁大家不要伤害野生动物,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关爱野生动物。

  第一只放飞的猫头鹰尝试飞行。蒋明睿 摄

  据悉,省国有重点林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前身是东北林业大学铁力中国林蛙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12月,是铁力市政府与东北林业大学合作成立的公益类机构。自中心成立以来共救助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1只、二保护野生动物数37只(头)、一般性保护动物11只。几年来,中心科技综合实力从弱到强,现成为当今我国寒带野生动物救护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科技竞争力的科技团队,对促进黑龙江省森工野生动物保护和提高公众保护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之所以会选择在映山湖生态园放生,研究员崔岩分析了生态园内的生物链丰富,适于动物适应野外生存,并且救助中心会持续观察两天放飞动物的生存状态,直到确认放飞动物生存状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