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发表我院社会学所所长黄红文章

20.07.2020  10:52

激发活力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

黄红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通过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健全社区治理架构”“提升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明确了进一步加强我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社区治理的重要地位和治理途径、方式。当前,落实《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亟需回应我省社区治理主要问题,关注核心要素,补齐我省社区治理短板,为社区治理赋能增效。

          要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上精准发力。一是要继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运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手段为服务网络提档升级;二是根据疫情后社区发展的新特点,社区治理的新要求,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构建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互助服务四位一体,公益服务与商业服务同步推进的新型多样化社区综合服务体系。三是要大力发展“社区经济”,改善社区服务供给侧结构。

          要在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上精准发力。一是破解重“区”轻“社”的问题,推动社区共同体建设。这既是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重要任务,也是培育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抓手,更是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高高品质多样社区服务的重要保障。二是要激活多元主体“联动治理”。加强基层公共卫生系统的服务模式变革、内生型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基于社区地缘的“小数据”供应链保障。社区治理共同体只建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需要激活,发挥“联动治理”作用。

          要在增强社区服务的精细化可及性上精准发力。一要突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增强社区服务的可及性。社区治理的核心目标在于满足居民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需求,社区服务要以需求为导向,将社区服务的需求点转向社会、瞄准居民,服务提供方要以需求做为开展服务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二是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引入专业组织提供高品质服务,是高效利用资源,满足居民个性化和专业化的需求,实现社区服务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也是政社联动,实现协同治理,不断提升治理广度和深度的有效路径。

          要在推进社区人才队伍建设上精准发力。

          一是要进一步推动社区工作者职业化,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提高社区工作职业待遇水平,提升职业地位;培育职业精神,坚定职业信念;建立激励机制,激发社区工作者的活力,有效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二是要选培一批“讲政治、懂城市、会经济、善治理”的社区负责人作为“头雁”,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中分期开展”社区头雁“培训计划,并将社区负责人培训计划纳入常态培训中,同时,在党政领导培训中适度增加社区治理培训内容。三是要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社区工作人员中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设岗比例,增强社区服务的专业性,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要在强化社区减负提能上精准发力。一是明确职责清单,为社区减负。更好地激活基层社区自治力量,让社区把更多精力放到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上,是未来更长远的目标。二是统一部署安排整合职能部门的目标任务,避免职能部门工作各自为战,减少社区工作大量重复现象,降低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为社区减负。三是科学设置岗位。科学设置社区工作岗位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社区自治和社区服务的需要。在新的治理背景下,需要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数量结构、配备比例、职责任务,任职条件进行系统研究、评价,拿出新的方案。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黑龙江省地方治理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

            摘自《黑龙江日报》2020年7月19日理论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