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新模式新跨越

26.08.2015  21:01
  科技成果转化难,而高校里的高精尖科技成果转化就更难,且在为数不多的转化中屡见“墙内开花墙外香”。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处在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经济的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前所未有。近年来,我省高校在国家及省科技计划项目的大力支持下,研发出了一大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哈工大作为一所国际知名以工程科技见长的研究型大学,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点焊机器人起,30年来在机器人领域积累了300多项发明专利和核心技术。一般的科技企业只有一两项专利和核心技术,哈工大有这么多耀眼的技术和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如何使雄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硅谷、北京中关村等成功模式,为我省释放哈工大等高校的科技活力提供了借鉴。省政府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增量。省科技厅紧密联合各成员单位,着力服务全省高校院所,推动优质科技成果转化生成企业,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创富。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与哈工大共同出资成立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有效结合技术逻辑与市场逻辑,打通了创新链与产业链,找准我国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切入方向,坚持市场导向,盯住市场需求,合理设置7个事业部架构,明晰了产业发展方向。
  新模式引发了新跨越。人才不断集聚,成果迅速转化,资本慷慨解囊,订单大批涌来。半年多来的快速发展,证明了哈工大在机器人领域的高精尖科技成果不仅可以转化,而且可以在黑龙江转化得很好,同时打破了科技成果转化难和科技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两大“魔咒”。集团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还引领了龙江传统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未来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