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民族预科教育办学30年培养万名优秀学子

05.07.2018  18:13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民族预科学院举行民族预科办学三十周年暨2017级“继往开来三十载民族团结薪火传”主题毕业汇演,学院千余名师生欢聚一堂,共庆民族预科办学三十周年。

培养万名优秀学子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是国家民委与黑龙江省政府共建高校,作为黑龙江普通高等教育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开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已历经30年,少数民族预科招生版图由省内辐射到西部、扩展至全国;办学规模由首期的40人增至目前的1474人;目标高校增至23所,包括2所部属本科、19所省属本科和2所国家示范性专科;累计招收省内外少数民族预科学生10824名。

在预科教学中,学院探索出贯通式少数民族预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一系列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完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强调学生及教师日常过程管理,在教学上全面实行五个统一原则,即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授课计划、统一重点难点、统一出题、统一流水阅卷,旨在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不同班级的成绩来横向评教,从而激励同门课程中的教师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为了实现对这些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着不同文化基础、不同目标院校的预科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民族预科学院实行了分层次教学改革。在为期一年或两年的预科阶段,实行“预补结合”“因材施教”和“一帮一结对子”学业援助机制;实施预科学生教育的“四个不间断”,即入学前后衔接不间断,入学后的假期教育不间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衔接不间断,毕业后跟踪服务不间断。近年来,学院积极组织参加全国预科会考,会考成绩稳步提升。据目标学校反馈,集中培养的预科学生,与高考后直接入学的同专业学生相比,适应环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考研就业竞争力,均处于领先地位。从学院走出去的众多少数民族预科校友,很多成为民族地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人才。

培育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

学院党委精准聚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牢牢抓住“培育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这一主线,形成了以教育服务管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为代表的育人品牌。

预科学生辅导员秦桂芝老师,常年吃住在学校,被学生及家长称之为“秦妈妈”。从入学前与学生的网上交流,到报到后的热情接待;从学生生病时的细心照料,到日常行为习惯的耐心引导;从不远万里只身奔赴新疆进行家访,到学生进入目标高校后的定期回访;秦老师做到了爱而不纵、严而有格,细思细做、善做善成。秦桂芝老师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十佳年度人物”“黑龙江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和“龙江最美人物(教师)”多项殊荣。2015年4月,学院成立秦桂芝工作室,统筹校内新疆籍、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服务管理工作。汇集校内育人资源,搭建起立足学院、面向全省高校的育人平台。

2014年就读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的维吾尔族预科学生热依汉古丽·帕尔哈提生病,因家庭贫困拒绝住院。秦桂芝老师为其垫付了2000元住院费,学院师生又捐款1.7万元。古丽出院后,将剩余的1.1万元交回学院,希望帮助其他学生。学院为此设立了“古丽民族团结基金”。基金设立以来,陆续收到捐款30余万元,几年来共有43名不同民族的学生获得资助。古丽同学于2015年4月被黑龙江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这是有史以来黑龙江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在校大学生,成为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一段佳话。

由于在预科教育工作上的突出成绩,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民族预科学院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被评为“黑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标兵单位”,并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开展预科学生集中培养,彰显了学院作为民族高校的社会价值,提升了黑龙江省民族教育工作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