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黑龙江湿地论坛暨夏季生态旅游产品推介活动在哈尔滨召开

27.05.2015  11:28

      5月25日,由黑龙江省政府主办,黑龙江省旅游局、黑龙江省林业厅承办,以“打造避暑胜地品牌,推动中国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15年黑龙江湿地论坛暨夏季生态旅游产品推介活动在哈尔滨举行。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出席开幕式并作主题推介。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和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发表致辞。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巡视员王前进、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利明应邀出席活动。副省长孙尧主持开幕式。

      黑龙江省林业厅党组书记李树铭出席活动,厅长杨国亭在推介会上介绍了黑龙江省湿地资源概况和黑龙江省湿地旅游规划。国内顶尖的湿地、旅游、投资、产业等相关领域专家,20余家全国投资机构,中青旅、华侨城、康辉等100多家全国重点旅行社,旅游网站、旅游投资机构负责人,全国知名湿地、旅游、投资产业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省内旅游部门、湿地招商项目单位代表以及来自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几十家全国主流媒体,共300余人参加论坛。

      陆昊对湿地旅游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发展湿地旅游要把握5条原则:一是要特别突出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坚持将保护放在第一位,找准保护与开发结合的切入点。二是要科学把握湿地资源作为城市休闲功能和旅游景观功能的不同定位。有些城市及其周边的湿地不具备景观资源的条件,要打造成城市重要休闲地;有些在气势、面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备条件的湿地,可以作为旅游的景观资源综合开发。在开发中要特别注意二者的不同定位。三是再好的湿地资源,都应该作为生态旅游当中的一种产品与其它产品组合开发、组合设计,丰富生态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夏季生态游体验。四是要深入开发湿地旅游方式。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采用最节能环保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游客对湿地的干扰性、破坏性行为,同时也要提供一定的游览视角,可以包括通过合理的、生态化的木栈道方式,相对近距离观赏湿地;用节能环保的动力系统的小型游船,在合理范围内深入体验湿地的魅力;通过低空飞行器,整体性感受湿地的壮观景色。五是要通过湿地旅游进一步探索人类观察、理解、认识湿地的新路径。在合理的、严格的保护条件下,让人适度、友好地接触、了解湿地,发挥旅游等多种方式对于保护湿地的教育作用。

      陈凤学强调,中央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确定到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各地也要规划本地区湿地总量指标,并严守据此划定的生态红线。要在科学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和生态旅游的管理能力的前提下,适度有序地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确保现有湿地性质不改变、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退化,景观长存,永续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保护,良性循环,协调可持续发展。欣赏自然美景是公民的天然权利,关键是要做到全民共享,世代传承。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撑,大家都负有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在依法规范公民行为的同时,将宣传教育功能贯穿始终,寓教于乐,增长知识,传播文化,提升文明。用文化和文明筑起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无形防线。在彰显文化软实力的同时,更要发挥好制度的刚性约束力。要探索建立湿地资源产权管理制度、湿地用途管理制度、湿地保护目标考核制度、领导干部生态环境责任审计制度、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将湿地保护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让旅游开发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此次湿地论坛使社会公众及行业更加深入地了解黑龙江湿地旅游资源,为湿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黑龙江湿地旅游线路的发布及“避暑胜地”这一夏季旅游品牌形象的推出,必将有力推动黑龙江夏季旅游品牌格局的建立和完善,对黑龙江省旅游整体品牌的构建具有重大的建设性意义。有利于更好的落实中央提出的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基本原则。更好的发挥湿地资源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