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监督干部新常态:问题不沉底 落实不断层

01.09.2015  09:30

  原标题:问题不沉底落实不断层 我省形成从严从实监督干部新常态

  □组轩本报记者常春晖

  去年以来,省委组织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要求,坚持“绷紧弦”、“拧实扣”、“严问责”、“织密网”,层层传导压力,事事敲钟问响,敢于较真碰硬,切实担当尽责,真正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干部监督工作全过程,形成了从严从实监督干部新常态。

   顺势借势“绷紧弦

  把中央从严监督干部的高压态势转化为全面抓好落实的工作强势,省委组织部借省委重视之力落靠责任、严明纪律,借巡视机构之力盯紧热点、跟踪问效,借纪检监察之力深入倒查、严防严守,时刻绷紧从严监督这根弦。

  中央巡视组反馈,哈尔滨市双城区招商局副局长孟某涉嫌档案造假。省委组织部及时立项督查,孟某年龄、学历、干部身份造假的事实很快浮出水面。最终,孟某被撤销任职决定、取消干部身份、留党察看一年,3名相关责任人被分别给予党纪处分和组织处理。这是该部近年来借力发力、从严监督的一个缩影。

  借力巡视促整改。注重巡视成果综合运用,定期分析研判,形成评估报告,提出运用建议,特别是对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逐件核实、立行立改。该部以中央巡视组反馈的选人用人问题整改为契机,深入反思、对照自查,由点及面、由上及下,级级负责、层层整改,在全省形成了从严从实纠正问责的浓厚氛围。期间,共纠正、规范了执行干部工作政策法规不够严格等5方面24个问题,约谈党委(党组)书记、组织部长16人,诫勉谈话、批评教育36人;查处违规用人、档案造假案件3起,追究问责9人。

  借力审计防“带病”。坚持每五年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轮审一次,实行“先审后退”,强化任中审计,探索“先审后任”,加大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查办大案要案力度,深挖细查违反财经纪律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切实把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去年以来,已对92名省管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

  借力纪检动真格。认真听取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对有问题反映应当核查但尚未核查或正在核查的考察人选,一律不提交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坚持与纪检监察机关共同确定“带病提拔”倒查对象,对上年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或撤销行政职务以上处分领导干部的选任过程进行责任倒查,倒逼党委(党组)认真履职尽责、规范用人行为。去年以来,已“倒查”省管干部3人、处级干部26人、科级干部15人,其中鸡西市李某“带病提拔”案问责7人。定期梳理纪检监察机关办案过程中涉及的买官卖官线索,对买官卖官的,一律先停职或免职。鸡西市鸡东县原县委书记李某一案,核查出买官卖官干部40人,给予党政纪处分25人、组织处理13人、诫勉谈话2人。

  借力考核见真章。完善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方式,合理设置发展速度、总量增幅等显性指标,更加注重推进改革、改善民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潜性指标,由省委常委带队分类考核,结果面向全省公开通报。对反映问题比较集中的领导干部进行个别谈话、提醒告诫;对问题比较突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充分发挥考核在干部管理中的导向、评估和监督作用。 

  同时,与班子年度考核同步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对满意度明显偏低、干部群众意见集中的,列为重点检查单位、跟踪整改。去年以来,根据考核结果调整了3名存在问题的省管党政正职,对6个党委(党组)选人用人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