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扫描

06.09.2015  08:36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衣春翔韩雪)“在学校上了‘四进四信’专题课,学习了总书记讲话精神,但当我走入了乡村,走进了基层,才真的懂得了总书记讲话的真谛。”黑龙江大学经管学院“三下乡”实践队学生李谭说。日前,这个团队来到萝北县,利用“互联网+”新理念,助力当地发展提档升级。

   “社会实践需要紧扣时代脉搏

  “我们常红村背山面水生态好,种的都是绿色农产品!

  “种得好只是基础,卖得好才是关键。村里没有加工业,作物变不成商品,营销团队也不够专业,农产品卖不上价。这怎么保证农民增收?又怎么保证绿色食品永续发展呢?

  这段对话发生在萝北县常红村村干部和李谭之间。从7月末开始,黑龙江大学经管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来到萝北县。实践队员发现,常红村比其它村庄更接近萝北县经济核心地带,生产的有机农副产品,符合当下人们追求健康的生活理念。村里不少有创业想法的青年都可以成为“互联网+农业”的生力军。可是一些保守的农民觉得,“庄稼种得好,自然不愁卖。粮还没种就想着卖,是不守本分。

  为了改变这种保守思维,队员们为村民进行了一场“互联网+”讲座。他们展示了一位外地农民如何通过众筹的方式解决种地资金短缺问题,又是怎么在水果生长期,就利用网络将其预售到了全国。发现这个案例触动了很多村民,学生庞智文借机说,“现在有‘淘宝村’计划,咱们村可以上线粉条、木耳、蕨菜三种农产品,这三种农产品易加工易保存,不仅经济价值高,更具有生产加工价值。

  黑大社会实践队留给常红村的不仅是发展建议,还有新的理念,截至记者发稿时,已经有村里的青年在实践队的帮助下,开始利用互联网售卖土特农产品。

  和“互联网+”一样,“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一带一路”这些影响着中国的热词,成为了这个暑期我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关键词。

   “希望通过社会实践改变世界

  8月11日,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助农团的学生们将厚厚一沓上万字的土壤检测报告交到了黑河市孙吴县吴家堡村村干部手里。为了这份报告,助农团中的很多学生从暑期开始就泡在实验室里,报告中既有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等物理指标,还有氮、磷、钾等重要化学指标,甚至还有土壤污染情况和改良措施。

  拿着这份报告,村干部十分感动,他说,“10年了,感谢你们每一年都为我们进行土壤检测,让村民们能够更加合理的使用土地,种出绿色农产品。”而助农团的团员们并没有和这位村干部多说客套话,而是直接去了田里,传授给村民们一些新的田间管理方法。

  吴家堡村是孙吴县第一大村,2006年,国家提出了“百校助百村”计划,东北林业大学这一年和吴家堡村结了对子。十年间,东林的硕士和博士帮助吴家堡村量身定制了总体发展规划,指导村民科学种植,为想要进城务工的农民进行职业技术指导,并四处奔走,为村里的民生设施建设争取政策、筹措资金。

  村民刘宏俊指着他家门前平整的水泥路说,“原来这里是泥巴路,一下雨根本没法走,旁边就是臭水沟,夏天都是苍蝇。”而如今,吴家堡村白色水泥路直通村外,路灯矗立在道路两旁,走在田间地头,不时能看见“科技示范田”、“育种基地”。

  东林的社会实践改变了一个村庄的面貌,而这只是我省大学生利用社会实践期间回馈社会的缩影。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黑龙江大学朝阳爱心志愿服务队,8年来累计20次前往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活动,捐助善款38万元,让几百名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

   “社会实践必须精心筹划

  “今天,我们到了牡丹江,利用一下午的时间,为100多人进行了环保宣讲”,“我们来到了留守儿童家中,之后半个月,我们将一直陪伴他们,不让他们感到孤单”……为了让暑期实践不走过场,东北林业大学校团委精心打造了社会实践微信平台,让学生对社会实践进行“微直播”,并设置了互动专区。

  东林学生郝士民说:“微信这一全新形式的暑期社会实践平台,不但便捷,也提高了大家的参与感。通过转发、评论和互动,在我们周围营造了浓厚的社会实践氛围,增强了参与实践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此外,哈尔滨工业大学对社会实践团队和成员在出征前进行理论培训。7月20日至22日,学校连续3天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分别讲授“社会实践概论”、“社会实践方法”、“大学生沟通礼仪”、“社会实践安全教育”等,为社会实践落到实处奠定了理论基础。

  “假期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难得的深入基层、接触社会的机会,学校只有在多方面做细致的考量,精心策划实践方式和内容,才能让学生认可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社会实践的效果。”东林团委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