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深度】黑龙江绿色转型 向可持续农业发力
2014年,全国十分之一的粮食,全国粮食增量的近五成,都来自黑龙江省。但我国最大粮仓并不满足于此,目前正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向可持续农业发力。
全国粮食增量近五成来自黑龙江
刚刚过去的一年,黑龙江省粮食再获大丰收,持续保持全国第一。记者从此间进行的黑龙江省“两会”上获悉,全省粮食“增量占全国粮食增产总量近50%”。
2014年,国家统计局认定黑龙江省粮食总产为1248.4亿斤,比上年增加47.6亿斤,而去年全国粮食同比增加103.2亿斤,再次印证了“龙江熟、天下足”。
农业改革的红利功不可没。2014年,黑龙江省启动了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让农民在种地之初就能确保每斤大豆不少于2.4元的收入。这直接带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去年该省大豆面积增加到4000万亩左右,五年内首次止跌回升。
此外,黑龙江省还围绕调整完善农业生产关系,推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服务、农业支持保护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除了“人努力”外,“天帮忙”也必不可少。在政协黑龙江省第十一届第三次会议的农业分组会上,身为植保专家的省政协委员程娟威举例,每年8月14日到9月15日是黑龙江省水稻生长的最重要时节,气象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产量。而去年这时,位于三江平原的佳木斯市气象条件是近20年最好的。
“龙江绿”出关东闯江南
就在黑龙江省“两会”召开前夕的22日,以“绿色龙江中国粮仓”为主题的黑龙江北京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来自黑土地上的2000多种绿色食品优雅亮相。
巧合的是,去年建成使用的黑龙江绿色食品交易中心也位于该省“两会”召开地的哈尔滨国家会议展览中心内。扫描一个条码就能知道是哪个农民种的,用了多少化肥农药,在交易中心的大厅里,不仅能看到这里的食品有多“绿”,还能知道为什么这么“绿”。
2014年,黑龙江省安排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在上海、广州、青岛等地举办黑龙江绿色食品展览会,还在香港首开黑龙江绿色食品旗舰店,目前全国已达79家,并开办独立品牌的绿色食品连锁店1200家,“龙江绿”正走出关东,向全国扩展。
今年,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仍是黑龙江省十大重点产业的重头戏。生产方面,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要达到7300万亩,几乎相当于吉林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加工销售方面,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农副产品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向食品大省迈进。
向可持续农业发力
有成绩,但不盲目乐观,清醒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
农业分组讨论会上第一个发言的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于佩常直指当前农业生产的不可持续:
黑土资源不可持续,黑土层变薄,地力下降,宝贵的黑土地不堪重负,黑龙江产粮大县肇东有的地区黑土层只有20厘米。
水资源不可持续,黑龙江总体水量还可以,但分配不均,平原地区水少,每年60多万眼机电井在持续抽调地下水。
在于佩常看来,只有把不可持续的关键点找出来,才能解决好农业的可持续问题。
测土配肥、节水增粮……这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都成为黑龙江省2015年的工作重点。更为明确的是,黑龙江将加大农业生态保护力度,防止水土流失,保护黑土层,严格控制化学品使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在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不仅要保持粮食产量,更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参与记者:管建涛 李建平 许正、王子辰)(编辑:颜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