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融合大数据 构建大平台

23.06.2016  19:16
    作为全省气象网络建设、气象软件开发利用、数据研发以及气象资料存储管理应用的承担单位,多年来,黑龙江省气象信息中心坚持“创新发展、精益求精、优质保障、文明和谐”的工作理念,注重团队建设,带动一流队伍,争创一流业绩,在气象信息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气象部门优秀达标单位,多次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先后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先进职工之家”称号,多人次获得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巾帼奖。     1.精心研发管理与业务一体化平台     黑龙江省气象局管理与业务一体化平台是全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项目,集综合观测、预报预测、公共气象服务、预警信息发布、综合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于一体,是推进气象业务信息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的骨干工程。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于新文表示,该平台建设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对于推进气象信息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抓手。目前,黑龙江已初步实现对管理和业务的综合,借助信息化建立起一套优化的流程,对管理方式、业务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据介绍,该平台的创新点在于将管理和业务有机结合、协同开发。业务为管理提供客观依据,管理推动业务规范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时,该中心构建了气象软件开放框架(MSOS),并制订了《黑龙江省气象软件开发标准》和《黑龙江省气象软件管理规范》。MSOS是秉承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理念而研发的一套功能完善、高效稳定、灵巧开放的服务框架。作为分布式系统的连接中枢,它能规范气象软件的开发,构筑更加灵活、敏捷的应用环境。MSOS能够降低软件重复开发的风险,保障接入软件的质量,有效管控黑龙江省气象软件资产。规范的管理、统一的框架将更有效地实现IT与业务的可视性和管控性,并进一步通过机制的优化,不断实现IT治理和业务优化。     在该平台研发过程中,技术人员充分考虑到气象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规划出未来长期发展过程中管理与业务一体化结构,能够快速有效地构筑符合总体布局需求的智能云操作体系,满足系统运行和扩展需求。该平台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2.创新工作模式将行业数据管理纳入整体网络     近年来,黑龙江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需求大,农垦、森工、民航、监狱、哈飞集团等都设有气象机构,行业气象台站总数超过160个,覆盖全省三分之一的面积,从业人数近千人,行业气象已成为气象服务的一大特色。如何与行业气象台站实现资源共享,将行业台站的气象资源纳入全省气象资源网络,更好地发挥气象与其他行业气象台站互补的作用,是一个重要方向。     经过多年探索与努力,省气象信息中心理清气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思路,增强气象网络存储消化资料的能力,与有关部门和行业气象台站联网,实现气象信息和有关资料交换与共享。     黑龙江是农林大省,该中心狠抓行业台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在省内以全行业统一标准、统一软件、统一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共享为基本原则,以气象业务网为基础,与省内7个农垦管理局建立网络专线,实现与各农、林行业台站的气象信息共享,并上传到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加以开发利用。目前,黑龙江省内农垦和森工的500多个自动站、温雨站中已有491个纳入气象资源网络,实现行业台站与气象系统业务融合。     近年来,省气象部门积极与水利、水文部门沟通合作,在气象、水文资料共享方面取得突破,以省防汛办为枢纽,与水文部门合作建设信息共享系统,并在网络系统建设、信息共享等方面达成协议。目前,气象部门可接收水文系统发送的1669个站点数据,并能向对方发送311个站点数据,从气象部门单向提供资料转变为与水文部门双向交换,共享气象、水文资料,对天气预报和决策服务等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气象部门积极与各航空部门合作,实现大气探测、雷达等气象资源和信息共享共用。目前,已与省内10个市地机场建有专线,承载数据传输业务。     在积极促进行业资源共享的同时,气象部门还加强对气象信息共享工作的管理,保证信息资料质量。例如,积极沟通协商,保证交换来的资料质量和标准,对不符合观测规范要求的行业台站,大力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并逐步将汇交资料投入业务科研使用,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以提高其应用价值。     3.转变工作方式 化被动为主动     长期以来,作为数据与网络的重要通信节点,省气象信息中心坚持把自身作为服务工作的主体,主动对网络系统、信息资料和服务用户进行排查走访,提前发现隐患和需求,提前着手安排部署,让自己走在服务工作的前头。     为提升服务保障工作的执行效能,该中心每年都会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定期对全省地市、县气象局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详细讲解各类系统安装、调试、信息上传及日常维护等技术知识,并设立专人、专线负责定期检查督导和指导日常维护工作,做到定期排查、及时发现、快速处理、深入总结,为全省数据业务和网络工作的良性运转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气象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该中心重点加强信息安全防范与保障工作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业务的服务规范和操作流程,有重点、有目标地针对不同系统进行热(冷)备份,做好保障任务划分,明确责任到人,要求分管人员定期、定向排查网络设备和业务系统;认真落实信息网络安全等级制度,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为抓手,建立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切实做到严控内外风险、监管信息流程、保障稳定运行、消除漏洞隐患。     4.拓展大数据思维探索档案信息综合服务     作为全省唯一的气象专业性国家一级档案馆,省气象信息中心保存着从1905年到现在的100多年来全省的气象档案,馆藏档案资料为5.3万余卷,涵盖大量宝贵的气象观测资料。每年为全省气象系统内部提供丰富的气象数据,年均为各科学院所、大专院校、单位及个人用户提供资料服务百余次,资料查阅千余卷次。在政府决策服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中心紧跟气象现代化建设与“智慧气象”的发展步伐,结合数据与档案工作实际,建设了“智慧档案馆”的雏形体系,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整合档案信息化建设,打造了数据资料的智能管控系统与环境调节系统,初步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专业化挖掘、智能化应用、科学化保管,为气象档案信息综合应用与管理奠定扎实基础。

    顺应大数据时代潮流,为增强档案数据信息获取和利用的便捷性,该中心档案馆在提升档案信息服务能力的过程中,一方面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做好网络信息平台的整合,另一方面也侧重用户体验,把档案信息服务领域延伸到手机及手持终端领域,并利用这些随时随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5.发挥技术优势 研发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化平台

    近年来,省气象信息中心依托一体化平台的技术基础,按照“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要求,不断建立建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在全国气象系统率先开发使用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化系统,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建设规范的网上执行和监控体系,创新优化廉政风险防控的工作方式;坚持把反腐倡廉融入到日常管理和制度建设中,制定和完善风险防控和监督的相关制度,明确防控结点以及各结点责任人,建立完善的“四个一”,并严格执行。

    在工作实践中,该中心摸索出一套完备的廉政风险防控流程,借助一体化平台的技术条件,为廉政风险防控开发出一个独立模块——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化系统。采用嵌入式机制,本着风险防控流程与软件系统平台相分离的原则,在提高平台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与其他系统的集约化发展,实现了与现有财务软件系统的结合,开发出基于财务系统的大额资金使用实时监控、预算执行进度监控等多项功能,提高防控效果。

    本着廉政务实、公开透明的宗旨,该中心在架构设计上坚持业务监督防控与实施管理并行的原则,针对各项专业条线、各个岗位认真查找风险点,细化到具体的管控节点和措施,明确对各个风险点进行管控的内容、标准和责任主体。该系统面向全体职工开放浏览功能,用户可浏览所有在系统中执行的事项处理过程,包括具体节点的执行人、执行内容,形成了上下协同、左右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

    同时,该中心通过开发虚拟桌面、短信操作、邮件提醒、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接入模式,将网络渠道的延展性与廉政风险防控业务高度融合,大大提高相关防控业务的执行效率;为方便财务管控工作和监督审核工作的开展,单独开发面向结算中心财务人员的专用操作界面和面向监审部门的监督、统计、预警等实时监督模块。

    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化系统的建成和使用,是一体化平台业务的拓展和延伸,促进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运行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为气象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开辟了一个新途径。(袁长焕 姜慧 陈健)


黑龙江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卫东在基层台站检查

管理与业务一体化平台的应用效果


  一体化平台应用培训现场

技术人员调试气象应急指挥车


技术人员调试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新建成的信息化气象档案馆


(编辑:张恒翀 编审:袁长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