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精英齐聚冰城 共襄盛事畅谈冰雪经济

13.12.2016  11:34

“高新技术带来高额的消费,带来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带来大众艺术的兴起,让艺术回归生活,让审美回归大众。这就是‘艺术推动新经济’的背景和原动力。” 杜钰洲

“艺术是真正焕发人对自我全面认知的手段,通过对世界上、对周围环境的美的观察,获得了一种高尚的情操,也发现了自身的一种美。” 杨澜

“这是一个创新者的时代,创新者一定要充分展开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艺术,不能称之为艺术,没有想象力的经济,注定一潭死水、毫无生气。” 陈兵

“中国要想真正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话,我们要发展我们的文学艺术,要让我们这种渗透力和吸引力集聚喷张。” 孙祁祥

“城市艺术空间是一个具有生产力的、具有经济活力的地方。城市艺术空间又是一个学院,这里将产生城市新一代的人类。” 苏丹

“哈尔滨人可以在西城红场感受老厂房、大食堂、拍大片、艺术范,感受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希望通过艺术的融入,让这座城市的人们幸福起来。” 王丽梅

2日,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讲话精神专题会在哈召开,从推动振兴发展的战略高度,为科学谋划冰雪经济,发展壮大冰雪产业,为现代服务业注入新活力进行战略部署。

哈尔滨市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也在积极贯彻讲话精神,坚定了“冰雪胜地、音乐名城、时尚之都”的城市文化发展定位,提出发挥哈尔滨冰雪产业优势,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对推动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的作用。

纲举目张,龙江大地纷纷行动起来,积极落实讲话精神。几千年的冰天雪地,正在焕发勃勃生机。相关产业将如何在这前景广阔的蓝图中立意破题,绽放活力?

10日,一场重量级的当代艺术展在西城红场·红场美术馆拉开帷幕,全国各界大咖云集共襄盛事;11日,一场关于艺术驱动冰雪新经济的高端对话,将业界精英的思考与探索留给了冰城。

各界专家认为,对于哈尔滨而言,冰雪是自然的赐予,艺术是人文的积淀,这两种气质是哈尔滨独有的优势。以冰雪为媒,以艺术为驱动力,以冰雪与艺术这两种哈尔滨独特优势为切入点,进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将成为这座城市催生新经济的良好机遇。冰天雪地中的新经济,也应该成为龙江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在专家们看来,西城红场通过艺术与经济的融合,通过创造性运作促发的生态反应,已经占据了新经济的制高点。而高铁时代两小时经济圈的形成,将使这个天生带感、自带势能,以流量红利和人格红利挖掘平台红利的新经济样本,成为东北亚新的时尚原点。

据了解,此次当代艺术展与高端对话只是刚刚拉开帷幕,一系列时尚文化活动将在这个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纷至沓来。此次高端论坛带来了新鲜的资讯、深邃的观点,这宝贵的智力资源与探索中的冰城更多相关产业产生的化学反应,必将为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哈尔滨乃至全省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助力。

记者手记 >>>

为新的“蚂蚁人”喝彩

蚂蚁蚂蚁蚂蚁!

“冰天雪地·艺术推动新经济”系列活动这样的开端,令人拍案叫绝。

在让人惊艳与震撼的“蚂蚁展”所在地——西城红场,正是当年闻名全国的“蚂蚁啃骨头”精神的发源地,哈尔滨机联机械厂原址。

在我们重新呼唤工匠精神以夯实经济发展根基的时候,蚂蚁的惊艳亮相瞬间打通了时空,更透射了未来——一种精神、一种意志、一种力量所催生的经济新物种正破土而出,并将迅速辐射、放大。

7年,在哈西迅速崛起的这段日子,这是一段太过漫长的时光。尤其对于一个在哈埠举足轻重的商业企业来说,时间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和收益。7年的思考探索与坚守,需要定力,更需要格局,一个自信而睿智的大格局。

工匠精神,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当这种精神与对国家、省、市高屋建瓴的发展大战略深刻理解融会贯通,7年的蓄势而起,相信带给我们的将是一个崭新的引领。

红博商业,是最早将文化营销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本埠商业企业之一,并且多年来躬行不辍,形成了由大师艺术到大众艺术、生活艺术的文化引领、培育与变现的独特路径。

红博商业,是最早将哈尔滨四季分明的地域特点、时尚底蕴丰厚的人文特色纳入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中的本埠商业企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新冰雪经济发展的大势中,必将迎来一个质的飞跃。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教授在演讲中说,我与王丽梅女士相识多年,这些年来我看到了她的那份执着与坚守。“在我看来,红博人,就是一群‘蚂蚁人’。”

蚂蚁的强大生命力,是意志的体现,更离不开团队精神的支撑。红博商业,一个植根本土的商业航母,不仅有强大的经营运作能力,更有作为哈尔滨人的骄傲,有复兴时尚文化之都的情怀。这样的一个团队,注定不会为蝇头小利所惑,不会急于复制已有模式,快速建设、快速开业以快速回笼资金,虽然那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可行,而且可以轻松实现的事情。

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在参观蚂蚁展的时候由衷赞叹:红场美术馆,是目前中国最好的美术馆! 将来的很多高端艺术展,这里都适合承接举办。

不仅是美术馆,7年的精雕细琢,即将呈现的西城红场搭建的是一个平台,一个告别简单的拼接堆砌,将以艺术为催化剂发生一系列生态反应的新经济生态平台。它是前所未有的,但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从我们生活观念发生的那些过去无法想象的变化中,我们能够看到它的未来。

创新、坚守,是新常态下谋求新一轮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拥有这样的力量的企业,越多越好。

红博商业总经理王丽梅——

“冰雪艺术双轮驱动,协同推进新经济体”

红博商业总经理王丽梅认为,在西城红场呈现的不是传统商业的提档升级,而是一个新经济体。它不仅是冰城市民美丽生活的载体,更将为哈尔滨注入一份全新的发展动力。王丽梅就此进行了阐述。

做大做活冰天雪地,生态反应构建“新经济体”

在王丽梅看来,“新经济体”不是业态的堆砌迭加,它的特质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连接一切并产生的一系列生态变化。她把西城红场的新经济体比作一个化学实验:

生态平台,犹如化学实验所需的器皿,会因为不同的反应而有不同的要求。西城红场所要打造的“一港一网两中心”生态架构,形成了百姓美丽生活产业园的基础。

生态要素,如同化学实验所需的反应物。“产、学、商、艺、康、旅”,这个以人的需求为中心的业态组合,是人们在西城红场能够直观看到的内容,但它们却注定将发生一个全新的演变。

生态关联,就像化学实验中阴阳离子的置换、化合。“两展一会一体系”的策划运转,将把各生态要素有机关联,赋予新的内涵和更大的外延,成为全新的、更加个性化、多元化,更加符合现代人心理和消费需求的新业态。

生态催化剂,就像化学实验中促使反应产生所必需的温度、光线以及相应触媒。做大做活冰天雪地、艺术推动新经济,将在充分发挥哈尔滨地域特色、充分挖掘哈尔滨文化底蕴的同时,抓准人们的兴趣点、兴奋点,借助巨大的势能推动“新经济体”的构建、成长与成熟。

“新经济体”的发展,是形成若干大IP

“这样一个生态平台将会产生什么,我不能准确预言,或者说它将超越现在的想象。”王丽梅说。

可以肯定的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布局和框架下,“新经济体”的相关要素将不断催生、繁衍、变化,产生裂变式的发展。“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它必将形成若干大IP,拉动相关产业链条。”

“IP,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流量与资源的焦点。”王丽梅说,新经济体是大IP,它一定有独特的内容与能力,自带话题的能力,它具有持续的严格化的演绎,新技术的整合善用和更有效用的流量变现等特征。

“新经济体是新物种,是以人的链接为中心,而不是以简单的信息推送为中心。新经济体是全链接,它代表无需高价购买导航和网站的流量,因为他们自身主动裹挟的流量可以保证这种转化和转换。在整个协同进化链条中,品牌变了,入口变了,流量本身变了,商品变了,产品也变了。”

企业都在寻找这样的新链接,但如何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是难题。

“对于哈尔滨而言,冰雪是自然的赐予,艺术是人们的积淀,这两种气质是哈尔滨独具的优势。以冰雪为媒,以艺术为驱动力,用冰雪与艺术这两种哈尔滨独具优势为切入点,进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形成推动“新经济”的引擎力量,使‘新经济’成为发展的一大内生动力。”

以内容为王,以艺术为推手,引领消费升级

“此次举办‘冰雪艺术推动新经济’的活动,就是在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用冰雪与艺术这两种哈尔滨独具优势为切入点,进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形成推动新经济的引擎力量,使‘新经济体’成为发展的一大内生动力。”

打造“新经济体”,红博已做好准备。

以内容为王。“西城红场集产、学、商、艺、康、旅于一体,以‘一港一网两中心’形成关联,以老厂房特色建筑为载体,以时尚为引领,以商业产业为平台,以高铁的人流为支撑,放大了哈尔滨的零售半径和生活半径,建设东北亚的一个新商圈,使之成为东北亚时尚的新的聚集地。”

以艺术为推手。“西城红场致力于打造东北亚当代艺术的创意、交流和推广平台,成为一个创新、创意大生态系统。”

引领消费升级。“西城红场在倡导一种以‘艺术为核心’的生活方式,推动艺术回归生活,让大众分享艺术内涵,普惠艺术成果,真正可以参与。”

而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约美O2O”的智慧生活平台,正是“新经济体”不可或缺的互联网工具,将推动商业从买时代到逛时代、到约时代的跨越。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苏丹——

艺术对城市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总是从一个有特殊气质的空间出发的。因此,我觉得城市和空间的关系,空间和社会的关系,就是空间在创造城市,城市在促使新的空间发生。

从1974年开始,加拿大的建筑师哈里莱格勒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步行街,改变了人的聚集方式,也改变了商业的面孔。商业不再是那种赤裸裸的向人们贩卖和推销商品的地方,开始和艺术和生活结合起来。

今天的建筑变成了一个复合的空间。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互相组合,因为这种组合是一种相互作用的需要,这种相互作用就会促进人的思考,引发不同活动之间相互发生作用。因此我们看到商业的空间,开始和文化的空间,开始和艺术的空间,和教育的空间密切结合起来。

空间在社会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扮演着塑造人格、人性,开启心智的作用。它既是一个具有生产力的,具有经济活力的地方,它同时又是一个学院,它将产生这个城市新一代的人类。

因此,我们觉得未来的社会里,一个城市将要有独具活力的空间,这种空间它能够形成新的社区,这个空间是一种崭新的形象,里面包容着不断地发生的新的事件,这里面当代艺术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种事件,可以引起人们的话题,人们可以讨论。

在哈尔滨开埠之初,正是现代主义出现的时期。哈尔滨的建筑遗产里边,包含了多种建筑样式。从工艺美术的建筑,到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甚至维也纳森林派的建筑都有。那个时候,哈尔滨不仅仅是一个新的经济体,一个新的城市,更是一个新的艺术平台。所以我想,在未来的哈尔滨,它也应该这样。我们展望西城红场,在艺术推动新经济的大背景下,它会有更好的未来。

洛可可集团品牌事业群总经理陈兵——

艺术推动新经济的核心在于“想象力”

“新经济”新在哪里?首先,随着大众经济收入逐渐增长与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追逐,消费者的需求和生活方式已逐渐改变,消费者不仅仅只是为它所谓的功能和产品去买单,而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和生活方式去买单;其次,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社会公众的生活进行了全方位“链接”,而这种链接过程当中又产生了新的相应的需求,有了新需求就会产生新价值;再次,就是新的消费理念,年轻化为主。年轻化的消费群体,一定是我们未来的核心。他们追求新鲜感,喜欢个性化的事物,他们更在意自己的态度和珍视情怀。他们把参与感看得很重,他们愿意参与到整个产品的各个环节当中。所以,“新经济”下,一款产品怎样通过产品和基于消费者的情感体验来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其实核心就在于,怎么样找到大众对于新技术、新理念、新场景下的一个新的追求和欲求。

我觉得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在这里面,我们通过想象力来催生更好的一些产品。我们把需求方和创造者连在一起,让他们通过众创的形式,产生优秀的创意、产品和想法。在这里,我们分成了三个板块,一个是智能硬件,就是未来我们的科技产品转化;第二块是生活美学,就像在生活当中很多好的产品,有艺术性的产品;第三块我们称之为“超级IP”的,挖掘更多以文化和IP内容为核心的产品,最终转变为闭环生态链。

这是一个创新者的时代,创新者一定要充分展开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艺术,不能称之为艺术,没有想象力的经济,注定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所以,想象力最终对于未来,对于经济的推动,是最为核心的力量。

阳光媒体集团主席杨澜——

“新经济”需要具有审美能力的“现代工匠”

现代化的时代,人是被异化的,成为流水线上的一个工序。在中学的时候我们就分了文理科,到了工作的时候,又专注于某一个具体的专业,而失去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机会,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个现状。然而艺术是真正焕发人对自我全面认知的手段,通过对世界上、对周围环境的美的观察,获得了一种高尚的情操,也发现了自身的一种美。而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存在着两种非常大的欠缺,第一个就是认为艺术是为那些有艺术特长的孩子或者人才所准备的专业化的教育,而不是普惠的,能够惠及每一个生命体成长的手段;第二,就是用成年人、成人化技巧的传授,代替了爱的启蒙,代替了创意、想象力的启蒙启发式的教育。

新经济需要的是具有审美能力的“现代工匠”,对于制造业和工业,能够给它赋予艺术和创意,包括设计的种种美感。看看今天的中国制造,是否还仅仅满足于廉价的商品,粗制滥造,缺乏基本的审美观念,而且对人和环境造成很多破坏。还是说我们在培养我们今天的90后、95后、千禧一代,以及新一代的制造工人,他们不仅仅在完成流水线上的一道工作,勉强地养家糊口,而是他们在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和美,想象一下这样的激励,会为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举一个例子,在我们基金会的工作中,有一个少年艺术团,是吉他队,我们中间的一个孩子,他一直就想要一把吉他,我们的一个音乐家送给他一把吉他以后,他天天在家练。在他的小小的空间,大概只能放一张简易床。外面就是每天轰隆而过的高铁,它的环境是充满噪音的,在那个环境里他非常爱他的吉他,在过年的时候可以为父母弹上一曲,抚慰他们的艰辛。在16岁的时候,像很多打工子弟的孩子一样,他不再继续学习了,上大学不是他的梦想,他到了餐厅打工,成了一个洗碗工,当我们的志愿者去回访他的时候,问他当年学的吉他还有用吗?他说当然有用了,他的理想就是要做一个特别棒的大厨,而且这个大厨一定是良心大厨,不会用地沟油,会用最好的食材创造美好的食品。他的吉他给他带来这种美的享受,所以他跟他的工友们,在一天的辛劳以后会弹琴、唱歌。他会为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弹琴、唱歌,他的生活从此会不一样。所以,艺术可以成为每一个人,包括普通劳动者在内的每一个人的终身朋友,带给他们精神慰藉和美好生活,也成为人际交流和爱的表达方式。

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红场美术馆的开馆,也祝贺哈尔滨市民有了这样一个市民文化的公共空间,我想在这里获得交流和收益的不仅是今天的各位,它推动的是城市的发展、经济和精神的发展,同时也培育着有审美、有追求、有精神和文化意识的新一代劳动者。我祝愿红场美术馆,能够成为哈尔滨的一个新地标,不仅是物理的地标,也是精神的地标,不仅记载着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也创造着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艺术推动新经济的原动力”

红博对“新经济”非常敏感,对东北经济振兴抱着深厚的情感,而且非常执着。建设西城红场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是在发扬城市的“蚂蚁啃骨头”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王丽梅总经理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保持了城市的记忆,红场就是哈尔滨城市的记忆,是辉煌时代的记忆。它不仅是记忆,也是新时期发展哈尔滨经济、社会、文化的智慧源泉。它还是活的,不仅是历史。今天这个论坛所揭示的问题,我觉得不仅是理论探讨,更是一个现实的实践,是落实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很有意义的探索。

“新经济”也包括了艺术经济,它是在新的产业革命下的一种城市经济。是要在新的经济结构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探索在“新经济”形态下,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对外部环境的开辟。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想这句话也说出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人民对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其内涵主要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构成的,而美好生活是通过与人的生活世界具有普遍联系的,物质和精神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来实现的。因此,也可以说,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其中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间不是隔离的,而是相互生成的,互为作用的。在我们研究产业升级的时候,特别要重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相互关系。这就是艺术与新经济之间的根本联系。

高技术的普遍渗透,深刻地改变着物质生产的组织方式,同时技术作为人类自由的实现方式和社会生存的基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的改变。也为艺术创造开辟新的视野和新的体验,高新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对自然深刻的认识、运用和保护。在新形势下要跨行业、跨界,才能实现创造。无论是技术还是艺术,都在跨界。高新技术带来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换方式,激发着对生活美的新感性、新的需求。高新技术带来高额的消费,带来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带来大众艺术的兴起,让艺术回归生活,让审美回归大众。这就是“艺术推动新经济”的背景和原动力。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祁祥——

文化“软实力”推动新经济

艺术如何去推动“新经济”,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里面讲到,上层建筑的发展,一定要有经济基础的夯实,由这样一个最基础的东西来推动。我们看盛唐时期,为什么有李白、杜甫为代表的诗歌等文化艺术的繁荣呢?实际上是因为盛唐经济繁荣所致。推动“新经济”本身由它的文学作品,以及由文学作品所衍生出来的文学艺术产业,它本身就构成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艺术推动“新经济”可以通过激励人的角度来解读。我们研究经济增长,有很多很多的模型,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就是人、物、技术。人是核心,如果“核心”被很好的这样一种艺术作品去激励过,我前面也谈到了激励的作用,它能够迸发出正能量,这个对于推动经济是非常巨大的一种力量;第三,艺术具有一种精神愉悦的作用。通过这样的艺术品欣赏,能够达到精神愉悦的目的,实际上是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它对于在经济增长中人的作用的发挥,也是有巨大推动作用的。

首次发明“软实力”这个概念的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约瑟夫奈曾经说过:“以经济和军事为基础的这样一种指挥力,实际上可以被概括为‘硬实力’,而一个国家通过自己的文化和艺术形态来使其他的国家达到‘我想让你做这些事情’的这种能力,就是文化的‘软实力’”。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中国已从一个非常封闭、贫穷的国家,发展成为今天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个大国,雄踞在世界舞台上。但我们还不是强国,强国的标志不仅仅只是一个国家所具有的GDP总量,它应当是由这个总量所反映出的背后的内容,它的结构,以及人均水平。它不仅仅只是经济水平,而应当是由文化、艺术、体育等,反映出来的一种软实力,具有渗透力和吸引力。中国要想真正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话,我们要发展我们的文学艺术,要让我们这种渗透力和吸引力集聚喷张。

我相信,通过今天这样一个“艺术推动新经济”论坛的举行,在座的艺术家们,我们所有的各行各业的朋友们,和我们的经济学界的同仁们在一起,共同去探索这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我们从哈尔滨做起,从东北做起,把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辉煌,向全国展示,再展示到国际上去,这一定会对中国当代经济发展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先锋语录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对于哈尔滨而言,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不仅是发展冰雪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势,更是激发艺术创意灵感的宝库。在本次“冰天雪地艺术推动新经济”高端对话中,台湾著名策展人、艺评家陆蓉之女士作为对话主持人与到场的各界精英人士进行“先锋对话”,把脉如何让艺术有效推动冰城经济发展,为冰城艺术推动新经济课题破题。以下是部分精彩语录。

陆蓉之(台湾著名策展人、艺评家): 艺术跟科学之间有一个永远没有办法切割的关系,那就是两者之间都是追求创新的。所以,我们今天在这个场合里面,看到了商业的、经济的创新模式,我们也看到了艺术展览的创新模式。所以,对有着优良传统文化的哈尔滨,我们看到了一个创新的契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地理环境、距离不是问题,气候冷暖也不是问题,它反而是我们的一种资源,也会成为我们的特色。

石瑞仁(台北当代艺术馆原馆长): 美术馆作为一个当代艺术馆的角色,要把它扩大到社区,我们从美术馆做到广场,做到地下,做到社区。要将艺术家个人的创造力扩大,才能激发、激活民众和观众的创造力。

陈志光(雕塑艺术家): 除了装置展之外,我也做一些主题的衍生品,互动、跨界,进行商业互动,比如礼品,甚至是服装。希望在这些领域与哈尔滨、与西城红场有更深层次的合作。

彼得·巴拉诺夫(俄罗斯艺评家、策展人): 把美术馆办在商场里,俄罗斯目前没有这种艺术形式,这样的形式非常好,老的厂房被保留,让人们能想起过去,和现在的建筑一起相互配合,让人们感觉更有吸引力。

唐飙(哈尔滨市文联副主席、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非常赞同这种互动形式,也非常赞赏红博西城红场,能够把美术馆、艺术馆置于商场当中。今天我们西城红场创造了这样两个艺术馆,把艺术和经济紧密结合起来,用艺术来拉动促进经济,就是一种最大的创新。

童凉凉(美国纽约当代艺术馆董事长): 当代的艺术品体量都比较大,那么对于展出的空间就有很高的要求,与以往不再一样。在美术馆的建筑设计方面,高挑与天然采光就显得非常重要。红场美术馆就是符合全新要求的优秀美术馆。

Paolo De Grandis(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 1995年时威尼斯双年展,只能为37个国家做展览。但是我创造了一个新的模式:就是让城市的其他部分“动起来”,包括一些教堂和其他的房子,它们可以出租给所有人进行艺术项目,结果变成了130多个国家参与的展览活动。出租场地给艺术展览获得的商业利润,这就是艺术推动新经济的最好实例。

刘恒甫(现代视觉艺术家): 我们在讲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其实恰恰就涉及到艺术家精神。王总提出“艺术推动新经济”,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我们现在实际上已经进入到艺术经济学的时代,我们怎样用艺术去推动经济发展,过去讲“中国制造”,现在讲“中国创造”,未来中国要进入到“中国艺造”的时代,用艺术去创作,这会对中国整个经济提升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左学荣(北京大学企业文化与品牌战略研究所专家成员): 创造的极致是艺术,人生的极致也是艺术。这次展览是“蚂蚁 蚂蚁蚂蚁”,蚂蚁是有精神的,我想王丽梅就是一个“蚂蚁”,是一个“大蚂蚁”,把哈尔滨建设成理想的样子。我们哈尔滨人应该有这种蚂蚁精神,共同构建我们的理想家园。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