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龙凤区法院: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司法操守
大庆龙凤区法院卧里屯法庭把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作为开展工作的强大文化力,以打造百姓信赖的审判队伍、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广泛认可。
以爱国精神凝心铸魂,建设高素质的审判队伍
注重提升司法能力。为了使干警能够尽快完成从高学历到高素质的转换,在坚持开展专业知识集中学习的同时,探索完善岗位体验、互点互评等创新方式,有效借助资深法官的实践经验,帮助年轻法官克服审判经验不足、情绪容易波动等缺点,努力实现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已先后培养出王海珍、朱爱华等全省法院办案标兵和调解能手。
大力营造文化氛围。为了营造有利于法官身心健康、依法履职的良好氛围,逐步完善了图书阅览室、庭史荣誉室等文化设施,设计规划了法物雕塑和法学谚语的摆放布置,以此对干警进行公平正义的教育熏陶。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崇德、尚法、明察、慎断”的卧里屯法庭精神,引导干警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汇集全庭干警智慧,编制了《前进中的卧里屯法庭》宣传手册,主动展示法庭深厚的文化底蕴。
坚持先进典型引领。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卧里屯法庭从理想信念教育入手,大力开展爱国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干警向优秀基层法官翟树全、身边好法官顾双彦等先进典型学习,定期开展优秀法官日记、办案札记评选活动,以以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感召干警发扬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司法操守。
以创业精神奋进创新,打造现代化的法庭平台
基础建设是建设现代化人民法庭的前提条件。经过历届龙凤区法院党组的不懈努力,卧里屯法庭于1998年筹建并投入使用现审判大楼,办公面积1200平方米。2011年新一届院党组成立后,又将法庭维修改造提上重要日程。经过市中院党组的多方协调和龙凤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改造施工项目已于今年7月份完工,投入专项资金150余万元。
科技信息化应用是建设规范化人民法庭的必然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审判工作的需要,卧里屯法庭于2000年与龙凤区法院局域网实现并网,并充分运用信息网络、远程监控、多媒体传输等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实现了电子签章自动化、庭审录音录像同步化、案件档案归档数字化。此次维修改造后,又新增投入使用21个 360度高清全景摄像头,实现对法庭审判区域、行政区域和安保区域的全覆盖。
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是激励干警的重要举措。探索建立了干警日志制度,将干警每天工作实绩以日志形式在电脑上记录,作为干警的管理、考核、晋升的第一手资料,已培养出多名法庭干警走上领导岗位。此外,龙凤区法院还将法庭庭长纳入了院领导班子,法庭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突显。
以求实精神真抓实干,争创质量并重的审判业绩
把规范管理作为第一标准。坚持从内部管理入手,指定由立案接待员专门负责立案工作,实现立案管理专人化;健全送达、保全、调查等程序制度,实现审判流程管理规范化;采取“日提示、月讲评、季小结”工作方式,实现审判质量管理精细化;规范案件报结制度,坚决杜绝“报而未结”、“结而不归”等现象,实现档案管理严格化。目前,法庭年人均办案达200件以上。
把和谐诉讼作为办案追求。探索建立“三四六六”调解工作体系,即要把握好庭审前、庭审中、庭审后“三环节”;做到说服教育有耐心、排忧解难有诚心、平息纠纷有恒心、评判是非有公心的“四有心”;调解过程力求站好位、把好脉、掌好度、开好方、借好力、求好果的“六个好”;调解技巧善用情感调解、实地调解、借力调解、隔离调解、选择调解、联动调解的“六种法”。2008年以来,卧里屯法庭案件调撤率均在90%以上。
把诉调对接作为重要举措。建立了庭(人民法庭)、站(巡回审理站)、点(便民诉讼联系点)、员(诉讼联络员)“四位一体”的诉讼网络,与司法行政机关、街道、社区、交警队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制度、人民调解员定期旁听庭审等制度,构建了较为完整的“诉调对接”网络,实现了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互补衔接。2009年以来,运用联动方式化解案件400余件。
以奉献精神坚守为民,构建便民利民的服务体系
用细致服务打造品牌。在公示板上展示法庭工作人员信息,在立案接待室、调解室摆放温馨提示牌,加强对当事人的诉讼引导、风险告知和判后答疑。建立首问首办案制度,要求干警对当事人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杯清水暖心,要让群众百姓少跑一次腿、少等一分钟,最大限度方便群众诉讼。
让巡回审判成为旗帜。依托6个巡回审判点和巡回审判车,对涉及婚姻家庭关系、相邻关系等类型案件,根据情况选择在当事人较为便利的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企业工厂等地开庭审理,切实为群众百姓提供便捷的司法服务。2009年以来,共开展巡回审判活动200余次;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群体解决赡养、继承等法律纠纷100余件。2011年,卧里屯法庭被评“全省老年维权示范岗”。
使司法职能实现延伸。将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司法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向诉讼外拓展,积极传递推进法治建设、建设平安中国的“正能量”。三年来,已在辖区2个街道、5个村设立10个司法联络点,开展送法到社区等法律宣教活动50余次,出动诉讼直通车约90台次,义务培训调解员100余人次,化解诉讼外纠纷2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