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丝路带建设-战略机遇

11.06.2015  14:58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构建起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省委、省政府及时谋划跟进、主动作为、全面融入、有效对接,在新形势、新常态下,下了个漂亮的先手棋,赢得了黑龙江省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战略主动。

  一、成功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迎来黑龙江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多年来,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内陆最东北的沿边相对封闭的边疆省份,距我国率先开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我国内地中心区较远。国家实施几波大开放战略,黑龙江省受益远不如南方和沿海省区,直接导致经济发展活力不足、速度缓慢。“龙江丝路带”建设,使得黑龙江转身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由后卫变前锋,黑龙江省开放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高度吻合。黑龙江省多年的积淀,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光缆等多种贸易通道组成的综合立体联通体系。在建的哈牡高铁、哈佳高铁、同江铁路大桥和筹建的黑河跨界江公路大桥等将进一步保证和扩大“龙江丝路带”的互联互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互联互通”的大通道会促进和带动大流通、大贸易、大物流;大流通、大贸易、大物流会撬动大市场,扩大消费需求、引导投资走向和产业转移;市场和消费规模的扩大会促进分工细化和深化,促进新的生产和流通业态产生,促进和吸引生产要素集聚,形成跨境产业链和境内外产业园区,逐渐由点状项目园区互相连接而成为产业聚集的经济走廊。

  “龙江丝路带”建设成功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搭上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这班车,汇聚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生产要素和流通要素向“龙江丝路带”集聚。促进域内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互换,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实现双赢或多赢,会迅速提升全省经济运行的国际化水平,形成龙江对外开放的新优势,最终形成以中蒙俄合作为突出特点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共同体,形成龙江大地新的经济增长极,迎来黑龙江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二、形成“一核四带一环一外”的产业布局,赢得发展格局优化调整的战略机遇

  “龙江丝路带”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域,贯通东北亚区域内各主要国家,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尤其是在实现中国“一带一路”、蒙古国的“草原之路”、俄罗斯的“跨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中,处于天然的核心区地位。依托“龙江丝路带”的国际贸易通道和主要交通干线,以中心城市和交通商贸重镇为节点,以沿线重点产业园区为支撑,依托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打造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聚集区,发展跨境产业链,形成“一核”(哈尔滨都市圈)、“四带”(哈大齐满、哈牡绥东、哈佳双同、哈绥北黑产业聚集带)、“一环”(沿边环形产业聚集带)、“一外”(境外产业园区)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运用世界眼光,综合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谋篇布局,是龙江立足于自身基础和优势,破解自身发展瓶颈和难题、谋划转型路径的必然选择,是我省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动力源和增长点,为我们破解当前发展难题打开了全新的路径,也是龙江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根本出路。“龙江丝路带”的建设,让龙江离俄欧市场更近、更能节约物流成本,这是龙江承接产业转移的极大优势。

  融入、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规划、国际惯例接轨,加快建立透明高效、公平竞争、快捷便利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扩大贸易、吸引投资为重点,以深化合作为支撑,聚集欧洲、日韩、俄罗斯、中国发达地区的优势要素,把“龙江丝路带”建成国家商贸物流带、要素集聚产业带、互利共赢开放带,黑龙江就一定会走出一条经济转型发展的成功之路。

  三、依托“龙江丝路带”设立龙江自贸区,抢抓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的机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龙江丝路带”建设既涉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涉及市场运行机制、贸易与投资制度、规则的重塑,而后者正是自贸区设立的核心内容。当前各地申报自贸区热度持续升温,黑龙江作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和核心区,理应抓住机遇,依托“龙江丝路带”,尽快申报和设立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

  “龙江丝路带”建设,有利于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东北亚以及世界范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黑龙江此时申报自贸区不仅有自身的需要,而且对于国家“一带一路”自贸区设立的空间科学合理布局很有必要。“龙江丝路带”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以铁路货运班列为主的跨境物流大通道初步形成;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启动实施;江海陆空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绥芬河综合保税区自2009年运行至今效果良好,积累了向自贸区过渡的宝贵经验;哈尔滨市、大庆市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黑龙江省境内,4家国家级开发区、8家省级和享受省级政策的开发区以及在俄境内的15家境外园区建设日臻完善;国务院批复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再加之刚刚正式签订的中韩自贸协定的利好因素,在此基础上,争取在制度创新上再向前迈一步,在开放效应上再向上提升一步,学习和复制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和作法,直接复制新疆霍尔果斯自贸区模式,申办立足于中蒙俄经济走廊、面向东北亚的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基础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四、把握“龙江丝路带”建设和“五大规划”战略同时实施的政策叠加效应机遇,促进龙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自2013年以来,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和积极争取,国务院先后批复了《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再加上此前黑龙江省已参与的《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并称“五大规划”。此次中央又批复了《“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同一时期密集出台这些与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一方面体现了中央对黑龙江省的关怀和支持;另一方面,也说明黑龙江省已经开始进入发展史上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政策就是资源、政策就是机遇,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机遇就是“五大规划”加“龙江丝路带”建设的政策叠加机遇。这些政策对黑龙江省的支持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创新性和创造性发挥空间之大,可谓前所未有。

  我们相信,只要抓住政策叠加所提供给我省的发展机遇,发挥政策叠加这个最大优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凝聚共识、倾心竭力、奋发图强,一定会承继和发扬古老厚重的丝路精神,把“龙江丝路带”建实建好,书写祖国北疆新一轮大开放大发展的辉煌。(作者:叶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