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时评】从“扶贫羊”看精准扶贫

19.06.2016  22:01

  曹忠义

  日前,《人民日报》刊发了这样一条关于扶贫的新闻:在湖北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同样是养殖“扶贫羊”,前几年选了热门的小尾寒羊,却不服南方水土,天热都病死了;现在养本土黑山羊,得病少,长得快,价格也好。品种改变了,扶贫羊起效了。

  还有一条新闻也报道了“扶贫羊”:一个地方以前直接把羊羔分给贫困户,有的农民养不好,干脆把羊杀了卖钱;现在通过扶持龙头企业,由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山羊,并全程技术保障,按照产业方式办,发展得很顺利。管理方式改变了,“扶贫羊”也起效了。

  这则新闻,字数不多,但信息量大,警示意义更大。究其实质,要看是否把“精准”二字落到了实处。先看小尾寒羊,虽然是“热门羊”,在鲁西南、贵州、云南等地也能正常生长繁衍,但对圈舍的要求很高,一旦管理不好,就会水土不服。显然,在一些地区小尾寒羊并不适合做“扶贫羊”。就像榴莲和山竹等热带水果,好吃经济效益好,创造条件少种一些做科研做观赏还勉强,要在寒温带大面积种植,就是天方夜谭了。再看小羔羊,直接把羊分给贫困户,由于养不好,把羊杀了卖钱。听起来很可气很可悲,但也可理解。扶贫攻坚到了决战阶段,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很多贫困户,都是老、病、残,少知识缺技术,让他们单打独斗发展生产,确实勉为其难。

  小尾寒羊、被杀了的羔羊,都是“扶贫羊”,一只“南辕北辙”,没有考虑到地域气候因素,以热死而终;另一只被送到贫困户手里,扶贫部门就做起了“甩手掌柜”,忽视了贫困户不会养羊的现实,以杀死而终。这样的扶贫,都是粗放式的扶贫,不但做不到真扶贫,还大量浪费扶贫资金,效率低下。

  从“扶贫羊”可以看出,落实精准扶贫政策,让精准扶贫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还需多动脑筋,多出实招。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不能一刀切一个模式,不能搞大水漫灌式的“平均主义”,更不能用“手榴弹炸跳蚤”——看上去力度很大,动静不小,爆炸起来很强大,但是根本炸不到跳蚤。要区分不同地区不同人口,针对性地采取发展生产、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的方式。无论是从“两头羊”还是从多年的扶贫实践看,发展生产进行产业扶贫,是扶贫的重头戏和主战场。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也难以持续。给钱给物只能是一时的救急解渴,兴办产业才能开流活源。

  我省的扶贫也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还有183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很重。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六个精准”、落实“五个一批”,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提高扶贫工作的成效,负责扶贫工作的领导干部要以“扶贫羊”为镜鉴,实事求是,精准施策,真正使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