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时评】“哈马”人气爆棚的标志意义

29.08.2016  11:09

  曹忠义

  28日,在美丽的松花江两岸,首届哈尔滨国际马拉松赛如约举行,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空前的激情和欢乐。“马拉松开跑,全城一起过节”,“3万人用脚步丈量的哈尔滨比想象中的更美”,“奔跑把,哈尔滨”……在哈尔滨人乃至黑龙江人的手机微信里,有关马拉松的话题全天呈现刷屏态势。

  国内马拉松赛事日渐火爆,原因在于参与马拉松赛的门槛低——能跑就行。特别是很多马拉松都设置了半程和迷你赛段,为很多长跑爱好者敞开了大门。但举办马拉松赛事,却是一项极其专业、复杂、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特别是像“哈马”这样3万人的国际马拉松,不是“定好一个日子划出一条赛道”就行的简单事情,而是涉及道路、环卫等硬件设施,安保、志愿者、医疗救助、赛道规划等软件的综合实力。“哈马”的成功举办,检验了哈尔滨的综合实力,也展现了哈尔滨的综合实力。特别是通过央视的直播、门户网站的直播、参赛选手及市民自媒体的扩散,集成刻画了哈尔滨夏季生态优势,展示了哈尔滨独特的文化、历史、建筑特色,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有力释放“马拉松效应”,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城市本身来说,对于市民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城市活力的提升、市民精神的凝聚、城市文化和性格的塑造,”哈马”也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外部的变化,总是折射出必然性。在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军团金牌总数比上届奥运会少了12枚,但“淡化金牌”似乎成了中国民众的“集体意识”,没有埋怨没有抱怨,人们津津乐道的关键词是更能体现体育本质的“洪荒之力”和中国女排的顽强拼搏。从“唯金牌论”到淡化金牌,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大国心态的必然。

  而“哈马”的激情上演,和其他城市马拉松的火爆举行,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对应的是一个奔跑的中国,是全民健身热情的必然反映。有资料显示,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后,人们的健康性、时尚性、娱乐性消费支出将明显增加。而跑马拉松成为一种时尚,是全民健身热潮急剧升温的直接体现,是公众追求健康、休闲、高质量生活的一个缩影。

  如何面对急剧升温的全民健身热潮,已经成为政府和相关部门绕不开的新课题。目前,各行业都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育事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迫在眉睫。怎样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有效的体育供给,需要提高认识,精心规划。

  从我省看,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在场馆资源上做加法,让公众有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想跑步不用等到周末去“郊跑”或者夜间和汽车“夜跑”,游泳不用担心水质不好染上病菌,冬天想踢场室内足球不愁找不到场地……

  “马拉松”总是作为长期和坚持的代名词,从这个意义上说,“哈马”虽然落幕了,但“哈马”的标志性意义刚刚显现,给城市和市民带来的激情、对运动的热情,应该继续“跑”下去,作为全民健身一个新的起点,让健身成为市民新的习惯,内化为城市文化和品格。

  (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孙姗姗